村长论坛上的农民尊严感低不低?

2011年11月30日 15:30   来源:东北网   李英锋

  11月2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报告调研范围涵盖了31个省、270个村庄,共获取了4794户农户的问卷信息。报告称,在与有钱人、政府官员、医护等专业人员交往中,农民的尊严感很低。过半的受访者认为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其他人低一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邓大才认为,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等情况下,农民的尊严感或继续下滑。

  这个报告的调研范围很广,因而其给出的“农民的尊严感很低”的结论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真实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逾9亿,农民的尊严问题兹事体大,牵动人心。农民为何缺少尊严?为何自认低人一等?表面的原因是农民收入低、文化少、工作不体面,等等,而实质的原因则是社会的尊严标准太功利。

  无须掩盖和回避,我们正处在一个功利时代。这个时代赖以支撑尊严的主要是财富和权力。无论哪个职业,有财富或权力的人往往很容易得到尊严,而缺乏财富或权力的人则难以得到普遍的尊重认可。现阶段,农民就是一个缺少财富和权力的群体,尽管国家对农民增收以及社会保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出台惠农政策,但不得不承认,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福利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依然在各行业中处于较低甚至最低的位置。另外,农民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只享有人大代表选举权、村民自治选举权和监督权等,这些权利还可能会被扭曲敷衍或变相剥夺。即便农民能正常行使权利,也难以为自己谋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在拜金媚权的世俗眼光中,农民自然就会被习惯性地看低。

  其实,在功利时代,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缺少尊严。有钱的农民、担任村主任村支书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农民、家中有直系亲属担任一定级别官员的农民可能就很有尊严,甚至趾高气扬。与此同时,缺少尊严的也不仅仅只有农民。在其他行业,同样有底气不足的弱势群体,比如一线的工人、私企的小职员、大学里的“穷教授”,他们的职业整体或许比农民职业有尊严,但仅就他们的个体而言,他们或许还没有那些有本事有钱有地位的农民有尊严。

  前段时间,很多村官开豪车参加了在山东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举办的第11届全国“村长”论坛,你说按现在的眼光来衡量,这些村官和北京城里的北漂小白领以及大学里骑自行车的穷教授相比,谁更有尊严?

  笔者以为,要提升农民以及其他行业弱势群体的尊严感,固然应该改良收入分配体制,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财富,固然应该赋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权利,并保障他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公平实现,但更关键的是改变功利的价值观、尊严观,用道德手段、法律手段引导人们消除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树立一个贫富平等、权力上下平等、职业左右平等的理念,有了这种理念,无论一个人职业“好坏”、财富多寡、权力大小,他都会得到平等、自然的尊重,都会有足够的尊严感。而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只想用功利手段来平衡功利眼光中的尊严,那么,很可能会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