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其中“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规定引争议。有网友称中国大学乱了方寸,重回讲出身年代。(10月30日《广州日报》)
成绩排名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可以推荐入人大。这样的规定,自诞生之时起,必然存在诸多非议,支持与反对者定然不乏其人。但不管怎样,这说到底还是一种对向上力量的呼吁,对公平环境的一种鼓励,如若不然,怎会盯上三代无大学生呢,又怎么盯上农村户籍的学生呢?
这个规定,可以说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应对,也是一次对向上希望的鼓励。
毕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甚嚣尘上,而这种观点,不止在坊间传闻,更有现实的数据作为支撑。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这为“寒门难出贵子”写下了现实的注脚,也注定让这样一种讨论,成为一个时代的议题。
这般现实之下,有应对之策,方能给人以希望与力量。而正在此时,人大自主招生政策便有“三代无大学生”的推荐规定,可谓对寒门的一种重视,也是对“寒门难出贵子”的一种个体应对措施。这,好歹能给人一些向上的希望,这就如同星星之火,而如何让这成为一种燎原之势呢?则是当前最该反思的问题。
要保证向上力量的星星之火,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则是确保公平公正,去除拼爹魅影、杜绝试题泄密丑闻……有了最起码的底线公平,才能让人看到一个稳定秩序下的向上希望。而要让“寒门难出贵子”不再成为一个时代难题,那便是要充分考虑城乡二元化背后的教育资源分配,要么给予同等的教育资源,要么给予不同的录取分数线,这些,才是协调公平的补救之举,也才能让向上的希望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
而人大此举,显然有不公平的嫌疑,如为何要三代无大学生?农村生也要分三六九等么?而这应对与呼吁的,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让寒门出贵子不再难。显然,这样以本身便不公平的方式去呼吁公平,是在倒逼公平,看似可行,但事实上,这般决策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人大此举,形同于暴力慈善、高调慈善,尽管进行多年,但你我的慈善观念真的改变了么?或许有,但作用不大。而假如我们的慈善机构,能够完全地信息公开,那我们的慈善热情,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同样的道理,要让向上的力量与希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回归教育的底线公平与制度正义,才是最治标治本的办法。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