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计划”,专门针对农村生源。按照“计划”,人民大学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进入“圆梦计划”。这些学校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为所在中学排名前10%、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被推荐的考生只需通过面试,高考成绩达到其所在省份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
在中国,几乎所有大学的自主招生方案,都把考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说起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只有成绩这一项,作假的可能性稍微小一点。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之所以引来关注,更在于其“计划”中规定的“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个“硬杠杠”。当然,人们之所以把目光聚焦在这个“杠杠”上,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人们清楚,这种“杠杠”看起来似乎很“硬”,但实际上却是“样子货”。在现实中,弄“软”这些“硬杠杠”的招数简直不胜枚举。
有这样的担心和怀疑,当然不是人们多虑。就说人民大学今年招收了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入读法学院这件事,从程序上讲,不也是没留下什么破绽吗?但是,恰是这种没有破绽的破格招生,让人们对任何看起来很美的自主招生方案能否在实际操作中“不走样”,都多了几分怀疑。
“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圆梦计划”,听起来实在令人感动。在还存在着户籍差别、“三农”问题没有到彻底解决、国家公共财政还没有覆盖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情况下,“圆梦计划”对农村户籍学生的特殊关照,确实具有突前的作用。实际上,如果能够保证生源真正是“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那么,考生的成绩再降低一些似也无妨。
现在的问题是,各个大学自定的自主招生方案,其整个操作过程,并不能由学校独立完成。从推荐考生到最终入学,其间层层关口,道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守”。而这个过程一旦出纰漏,则自主招生方案中的所有不周密之处,就都会被怀疑是“预留”的“做手脚”之处。
这正是社会诚信链条断裂的后果之一。其实,任何自主招生方案,都难言尽善尽美,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周之处。但是,所有这些不尽完美的地方,在诚信健全的社会里,都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因为如果诚信的链条环环相扣,那么,一次不讲诚信、欺骗的行为,尽管有可能给行为人带来暂时的利益,但行为人却要冒着在“链条”的其他环节被发现,从而被排除在社会诚信体系之外的风险。然而,在诚信链条七零八落的情况下,不讲诚信、欺骗的行为,常常是“一次得手”之后,就会“次次得手”。
如此所言,并非偏激。最近出版的《朱镕基谈话实录》中,前任总理朱镕基就讲到了他在总理任上,到“县里”考察粮食储备时,那个县里的官员把邻县的粮食拉过来,注满本县粮仓的故事。如果在中共党的最高官员、国家政府最高官员在农村考察的时候,有的地方都胆敢用当地官员“扮演”农民的话,那么,弄个“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证明,还不是小菜一碟?如此,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会“圆”谁的“梦”,还真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