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人"幸福感"是摆脱"用工荒"关键

2011年03月09日 13:47   来源:浙江在线   
    据新华社3月8日报道,民营企业吉利集团拥有17000余名员工、国有企业江淮集团也有员工10000多人。在一些地方招工难问题成为媒体报道热点时,这两家汽车制造企业却未遭遇“用工荒”。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全国人大代表、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摆脱用工荒最关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幸福感”。

    应该说,“用工荒”在我国不是新鲜名词,早在2004年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就出现过,只不过近年来连一些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特别是今年的“用工荒”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情况也更为复杂,几乎让所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都在为此犯愁。

    然而,两会期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今年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城镇的就业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2400万左右,其中青年学生(包括高校毕业生、技校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1400万人。此外,还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万人左右。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未来五年我们的就业压力是很严重的,要解决4500万人的就业,每年要解决900万。

    由此可见,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

    俗话说的好,开什么花儿就结出什么果。时下有些企业在用工问题上,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对工人缺乏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利益关照,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工资低廉,社保免谈,劳动环境恶劣,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多多……如此用工,怎能不荒?

    也正因为如此,左延安说,“用工荒,凸显出了权益荒。让员工权益得到保障,才能留得住他们。”江淮公司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和社保参保率均为100%。春节后,一些地方招工难,江淮公司却没有员工流失,年假结束后全部回到工作岗位。李书福说,吉利也吃过缺工人的苦。“1997年在浙江台州建起第一个吉利汽车厂,费尽心思招来80几名大学生,不到一年走得只剩下1个”。

    所以,痛定思痛,吉利十年间办起了从中职中专到研究生院的一整套培养汽车人才的办学系统,在校生超过4万人,为吉利提供了四成用工量。“与其开出一万块钱都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不如花一万元把他培养成产业工人。”李书福说。现在,吉利集团工人队伍十分稳定。作为吉利自主办学培养的首批毕业生,浙江人林春已经在吉利工作了11年。林春说:“进入角色快,一起进公司的20多名同学至今没有一个离开,都成了技术骨干。”

    由此可见,“用工荒”问题,看似难题,其实很容易破解。“水向低流,人往高处走。”这个最浅显的俗理,便是破解“用工荒”的金钥匙。而这个“往高处走”就是要切实改进用工环境,提高工人的“幸福感”,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们真正走进“春天里”,才是上上策。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