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湘都市报》报道,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校长放任教师停薪留职,隐瞒不报,截留教师工资作学校收入,或中饱私囊;教育局默许学校行为,或参与联合吃财政空饷。这种教师吃空饷的现象,目前在湖南永州不少地方普遍存在。
所谓“吃空饷”,从本质上讲,就是财政供养人员不在岗,不谋政,却拿着钱。吃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教师行业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九年未上班工资照发一事,再次引起了公众对“吃空饷”的激烈讨论。其实,吃空饷的害处不必多言,吃的是国库之粮、财政资金,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吃空饷者拿着钱不干事,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还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是践踏了纳税人的辛勤劳动。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可空饷之歌为什么能够久唱不衰?教师离职从事第二职业还要保留薪金,必须要过校方这一关,如果校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秉公执法,教师吃空饷便难以实现。可关键是学校管理者在其中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往往用手中之权与教师结成利益联盟,一起骗取财政资金,然后共享灰色收益。教育管理部门则默许校方行为,或者直接参与联合吃财政空饷。
吃空饷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内部管理混乱和外部监管乏力外,还暴露出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对吃空饷行为的定性以及对涉事责任人的问责,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治理行动会因缺乏法律法规而步履维艰。当然,除了填补法律依据上的空白,强化问责制,确保外部监督,落实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也十分关键。
空饷之歌的流行,刺痛了民众的心。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尊严源自对纳税人的尊重,放下“尊重”二字不言,回首望望那些得意的吃空饷者,民众何尝不感到悲哀。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