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广州新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日提交规委会审议,世博“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建议:“海心沙岛(南)不做任何处理,留给子孙来处理。”看到万亩果园中有一块住宅区,他说:“这个没办法动了?这种非常好的地方有住宅区是很可惜的事,本来是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最后,该控规以21票赞成2票反对获通过。(8月10日《羊城晚报》)
世界越喧嚣,越需要有冷静而睿智的观察者为之把脉,拨开迷雾。在“石屎森林”崛起、绿化生态资源奇缺的背景之下,顺着新中轴线南段延伸展开大面积开发,难说是为了“湿湿碎”的十几个亿土地开发进账。但是,作为一项宏大的城市扩容规划,是否必然绕不过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能将一堆有效期屈指可数的钢筋水泥留给后人?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南海心沙、万亩果园一带被称为广州“南肺”,与白云山一起支撑广州南北的空气“呼吸系统”。其地位犹如一个人的两块肺叶,一旦其中一块出现钙化阻塞、乃至被摘除,伤害将是惨痛的。面对如火如荼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何镜堂院士力主减缓推土机的掘进速度,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城市规划,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之类的语句不时也会挂在人们嘴边。然而,在“行政意志主导、专家意见次要”的决策常态下,一些规划实是“拍脑袋工程”,等同于官员意志的图文版,难逃眼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毛病。有条件要上,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有些人看来,处处工地、时时喧闹才是城市繁荣的体征,挖掘机不开进任何角落不足以显示城市建设的宏伟浩荡。而且,开拓滚滚的财源,也离不开“土地财政”的推力。如此观念之下,目光所及之处,岂容一块可卖高价的地块空着?将子孙后代的田亩也提前耕完了,最终糟蹋的是城市的历史与生态。
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总开关,一笔一画当慎之又慎。万庆良市长当日会上鼓励专家发表意见时直言,规划面前没有权力没有官位,只有科学的精神和真理的力量,规划要对广州的历史、未来和人民负责。几成定局的《白鹅潭地区建设规划》,因专家质疑其“国际商业中心”的定位而罕见地要“返工”。既然有如此敬畏科学与真理的态度,何镜堂院士的那番诤言,是否也当入耳入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