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从课桌开始

2010年08月08日 06:43   来源:钱江晚报   洪信良
    近日,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流动人口的子女已达40万左右,有关部门努力的目标是不管京籍还是非京籍的孩子,都确保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的、合格的义务教育。

    细分一下,北京市的目标似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提供足够的课桌,让非京籍流动人口的子女都有学可上;二是不收借读费、赞助费之类额外费用,是真正免费;三是保证教育质量至少是合格的。

    我国目前有两亿多流动人口,户籍壁垒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很难真正城镇化、市民化。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平等是义务制教育的核心价值,但教育的天平却因城乡二元的不同待遇而大大倾斜。

    两亿多流动人口中,务工人员占了多数,但很多民工子女还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有4000多万人。这些孩子一年能在父母面前撒撒娇的也就几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孤独,他们幼小的身体也在无人呵护的状态下常遭损害,像留守女童被侵害的报道就屡见报端。因为爱的匮乏,留守儿童的成长轨迹也常常令人担忧。一位法官说:“如果今天不拿出钱来为留守儿童的现状埋单,势必就要为他们的明天付出代价。”

    务工人员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文化,不会像自己那样生存艰难。因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只要能进入城市里的民工子弟学校,他们也很满足,不敢奢望跟城里孩子一样。要是不必花巨额的借读费、赞助费就能到城里公办小学、初中就读的话,他们怎么会舍得把年幼的孩子抛在贫困落后的乡村?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不必看各个城市宣传自己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绩时公布的数据,只要看看中国还有多少留守儿童,就能知道城市义务教育的壁垒有多高。

    义务教育是人生的“起跑线”,起跑线上的公平,应该是最基本的公平。如果失去了这个最基础的公平,那么贫富分化将延续到下一代,无论是对数量庞大的农民人口,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愿北京市的做法能为各地所仿效、跟进,让义务教育真正履行其“义务”。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