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漏洞!“限高令”岂能允许“绕过去”?

2024-06-28 1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堵住漏洞!“限高令”岂能允许“绕过去”?

2024年06月28日 1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有两条关于“限高”人员绕开“限高令”的新闻报道。一个是两名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令多次出国、出境,出入高档酒店,还直播炫富。另一个是有票务公司堂而皇之称,可为“限高”人员提供出票服务。多个平台也出现规避“限高令”的购票攻略。

  “限高令”不能变成一纸空文

  执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步。过去,一些“老赖”以没钱为借口,能拖就拖,让法院生效判决书变成了“白条”。“限高令”的诞生,就是要通过“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形成震慑效果,督促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主动履行义务。从实施效果看,“限高令”对破解“执行难”起到了促进作用,捍卫了司法的公平正义。【详细

  如果法律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限高令”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表示,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通过“黄牛”购买飞机票、高铁票,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个别“老赖”具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义务,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他们本能地绞尽脑汁找漏洞、钻空子,而不是自我反思,尽快履行义务。【详细

  找出“限高令”被攻破的根源

  某些不法机构利用“限高”漏洞购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护照购买,部分法院的限高措施通常基于被执行人的身份证号,并没有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措施,因此被执行人可以通过护照购买机票;二是利用境外系统,因民航局仅对国内的航空公司实施监管,通过境外的航空公司购票能够绕过审查。【详细

  “限高令”被攻破、被架空,固然与票务公司助纣为虐有关系,但根源在于“限高”人员对高消费的需求。因此,要从需求端打破“限高”人员的幻想,进一步对“限高”人员日常消费加强监督,更要对无视并突破“限高令”的“限高”人员从严惩治,使其不敢不能不想挑战“限高令”。【详细

  堵住漏洞 让“限高”人员无“机”可乘

  一些“老赖”“失信”人员就像病毒,“限高令”必须不断升级、打好补丁,才能杜绝被攻破的风险。从制度设计上看,只要“限高”人员的个人信息被录入购票系统,那就很难成功购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部门各环节仍然存在信息未联通的情况,因而产生了灰色地带。这就需要法院、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不同证件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身份识别能力、敦促第三方购票平台强化监管,及时堵上各个环节的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诸多行业领域都建立了失信惩戒机制。其中,既有限制行业准入的行政性惩戒,也有限制高消费的市场性惩戒;既有以劝退批评为主的行业性惩戒,也有支持公益诉讼的社会性惩戒。既然措施有了,就该及时梳理问题,并强化监管责任,真正让“限高”人员无机可乘。【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 

  V视角: 

  @爱山的人:就是因为有空子可钻,那些“老赖”才有恃无恐地赖账。

  @实现梦想始于行动:我觉得现在惩戒失信人员的法律还是太轻了。恶意欠钱不还,应该直接判刑。

  @金来666:法律出台了,缺的是执行力。法院的强制执行落实了,“老赖”自然就少了。

  @年糕蘸白糖的木子:我想到一点,“限高”人员可以买了票上去再升舱吗?这样是不是就“规避”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限高令”的作用就在于对失信者形成震慑。然而,一些失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企图绕开“限高令”。更离谱的是,规避“限高令”的购票攻略在社交平台能轻易搜索出来,而某些机构也助纣为虐提供相关“服务”,导致“限高令”的红线屡屡被突破。只有让违法人员和机构都付出巨大代价,并及时堵住身份信息不联通的漏洞,才能确保“限高令”的法律效力,让挑战“限高令”的行为无所遁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