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出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家政兴农"大有可为

2024-06-17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中经评论:出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家政兴农"大有可为

2024年06月17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家政兴农,大有可为。期待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通过从事家政服务增收致富,更多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享受到更加满意的家政服务。

  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也是民生工程。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5项具体措施,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显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约90%的人员来自农村地区。母婴护理、养老照护、收纳、保洁……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为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劳动者提供了新机遇。应当看到,家政服务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契合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离不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方案》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

  要让家政更好兴农,首先得解决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的问题。一方面要促进供需对接。《方案》提出,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及时发布就业用工信息,拓展脱贫人口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家政服务供给。而直播招聘就是一个好方法。据商务部统计,去年四季度以来,依托多家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家政服务招聘季”在全国各地持续进行,参与直播招聘活动的家政企业累计发布岗位14.5万个,招聘到5.6万人。

  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培育。劳务品牌成为名片,可以让从业人员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以走俏京津家政市场的“河北福嫂”为例,从2021年以来,河北累计向京津输送家政人员5.3万人次,满足京津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拓宽了“福嫂”的就业空间。如今,“河北福嫂”已成为北方知名的劳务品牌。下一步,各地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规范引导,推动家政服务职业化、规模化发展,让更多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劳动力顺利外出就业。

  解决了“出不来”的问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农村劳动力“干得好”。当下,深度清洁、整理收纳等高端家政服务日益火爆。家政不仅是体力活,要想干得好,入职培训不能少。应当说,做好家政服务同样需要工匠精神,“边干边学”“培训走形式”已行不通。为此,劳动力输出地要改进培训方式,让培训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作为家政服务需求方,城市街道社区要积极参与,让技能培训内容更接地气。家政公司也要把目光放长远些,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是要将实用的培训作为把好服务质量的第一道关。

  此外,确保农村劳动力“留得住”,既要维护好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保障,也要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人文关怀和生活帮助,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正如《方案》要求,“有效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家政服务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引导家政企业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更好保障包括家政服务员等各类参保人群医保权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才能让从业人员安心,促进家政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家政兴农,大有可为。期待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通过从事家政服务增收致富,更多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享受到更加满意的家政服务。(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家政兴农关键在“留得住”

     家政行业需要年轻高素质人才“加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