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鹅肠用脚踩”?食品安全需“顶格”保障

2024-06-19 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脚踩鹅肠”“鸭肠摆地上”“烟头扔进鸭肠筐”……近日有媒体曝光,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后续报道显示,这两家加工厂所在的地方监管部门回应称,“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后续查封工厂等处理”“已在调查处理,正在针对涉事工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相关会议”。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此恶劣的卫生条件,怎能让人对食品安全放心?哪怕没有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如此混乱的卫生管理,也存在着重大隐患。它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益的侵犯,更是对食品行业法律红线的践踏。【详细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但食品卫生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不从根源上提升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脱离消费者视线的食品加工很可能会成为“灯下黑”,食品卫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食品行业从业者应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详细

  对任何企业的安全监管都不能弱化

  那一家鹅肠加工厂的负责人就直言“已被监管部门多次要求整改”。可见,对于极度恶劣的生产条件,当地监管执法部门不是不知情。这些肉类食品加工厂之所以敢铤而走险,卫生状况堪忧也无所畏惧,说到底监督执法还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更讽刺的是,另一家加工鸭肠的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当地的龙头企业,曾因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良好,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发文点名。这样的地方龙头企业,在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时,理应建立严格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市场监管部门更应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龙头企业,倒逼它加强卫生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当好地方的表率。【详细

  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宣传口号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说到底,制度安排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所谓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停留于纸面。加强原料采购、进货查验、生产管控、检验入库、产品销售“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要落实在行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详细

  食品安全,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它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此触目惊心的乱象,是对食品企业道德良心的叩问,更是对监管失灵的“打脸”。对食品安全乱象,绝不能只是依靠生产者和商家自律。倘若处罚整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只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网、光明网、红网)

  V视角:

  @当当和牛牛:这企业看着规模还不小,估计是给当地各大批发市场供应食品的。

  @iieng2000:“精品”鸭肠。

  @猛将大月凸:食品安全问题怎么一查一个准儿?

  @衬衫适合:好多食品加工厂都这样,大厂子也有,小作坊也有。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涉事的还是当地知名企业。这不禁让人产生质疑,为何连知名企业都能成“漏网之鱼”,是生产“不够上心”,还是监管“存在漏洞”?食品安全,责任如山。从源头做起,全链条保障“顶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离不开食品企业认真落实生产管理责任,而有关部门的常态化、全过程监督工作也不能缺位。否则,哪个环节“失灵”,都可能让消费者与所期待的食品安全环境渐行渐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清洗鹅肠用脚踩”?食品安全需“顶格”保障

2024年06月19日 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脚踩鹅肠”“鸭肠摆地上”“烟头扔进鸭肠筐”……近日有媒体曝光,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后续报道显示,这两家加工厂所在的地方监管部门回应称,“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后续查封工厂等处理”“已在调查处理,正在针对涉事工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相关会议”。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此恶劣的卫生条件,怎能让人对食品安全放心?哪怕没有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如此混乱的卫生管理,也存在着重大隐患。它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益的侵犯,更是对食品行业法律红线的践踏。【详细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但食品卫生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不从根源上提升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脱离消费者视线的食品加工很可能会成为“灯下黑”,食品卫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食品行业从业者应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详细

  对任何企业的安全监管都不能弱化

  那一家鹅肠加工厂的负责人就直言“已被监管部门多次要求整改”。可见,对于极度恶劣的生产条件,当地监管执法部门不是不知情。这些肉类食品加工厂之所以敢铤而走险,卫生状况堪忧也无所畏惧,说到底监督执法还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更讽刺的是,另一家加工鸭肠的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当地的龙头企业,曾因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良好,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发文点名。这样的地方龙头企业,在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时,理应建立严格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市场监管部门更应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龙头企业,倒逼它加强卫生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当好地方的表率。【详细

  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宣传口号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说到底,制度安排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所谓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停留于纸面。加强原料采购、进货查验、生产管控、检验入库、产品销售“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要落实在行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详细

  食品安全,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它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此触目惊心的乱象,是对食品企业道德良心的叩问,更是对监管失灵的“打脸”。对食品安全乱象,绝不能只是依靠生产者和商家自律。倘若处罚整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只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网、光明网、红网)

  V视角:

  @当当和牛牛:这企业看着规模还不小,估计是给当地各大批发市场供应食品的。

  @iieng2000:“精品”鸭肠。

  @猛将大月凸:食品安全问题怎么一查一个准儿?

  @衬衫适合:好多食品加工厂都这样,大厂子也有,小作坊也有。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涉事的还是当地知名企业。这不禁让人产生质疑,为何连知名企业都能成“漏网之鱼”,是生产“不够上心”,还是监管“存在漏洞”?食品安全,责任如山。从源头做起,全链条保障“顶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离不开食品企业认真落实生产管理责任,而有关部门的常态化、全过程监督工作也不能缺位。否则,哪个环节“失灵”,都可能让消费者与所期待的食品安全环境渐行渐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