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考问了谁?

2024-06-18 07:21 来源:人民网

  “脚踩鹅肠”“血水染色”“不标注生产日期”,“鸭肠摆地上泡在污水中”“烟头扔进鸭肠筐”……近日媒体记者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时发现的场景令人震惊。

  后续报道显示,这两家加工厂所在的地方监管部门回应称,“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后续查封工厂等处理”“已在调查处理,正在针对涉事工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相关会议”。相信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这两起食品安全事件都将得到“起底”,相关部门将给公众一个交代。

  就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有图有视频,所呈现出的食品安全乱象,令人心理不适,用网友的话说,看到这视频“可当减肥用”。诚如报道所称,那些爱吃鸭肠和鹅肠的食客对此还有食欲吗?

  这两起涉食品安全事件有太多值得追问之处。比如,在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承认,卫生环境不过关,“去年和今年都被监管部门检查过,主要说的就是卫生环境不过关。”既然卫生环境不过关,一再被查,为何仍能堂而皇之地运转?这背后存在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查而不处,抑或是该公司我行我素,根本不把监管部门放在眼里?

  再比如,在山东雅士享公司,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这个厂里,管得最不严的就是鸭肠车间,这一块最乱,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此“放飞自我”,不仅暴露出内部管理瘫痪、秩序紊乱,也暴露出监管乏力,以至于脏乱差成了潜规则。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应该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可能是个例,但是,如果无视检查,顶风作案,乱到“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不被查处,那么这样的食品加工厂是不可能让人放心的。

  维护食品安全,既不能靠记者卧底,也不能靠网红曝光,关键要靠常态化监督,靠企业敬畏法律的自觉。而媒体报道的这两起案例,有个共同点,企业在自我管理上都出现了问题,且是不小的问题,令人担忧。

  有个细节是,山东雅士享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在官网宣称,“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遵循规程、严格标准”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看来,那些脏乱差的食品加工环境,那些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操作,大都存在于不合规的小作坊里。令人错愕的是,连有的重点龙头企业都敢这样乱来,无疑对很多人都构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也再次说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放松,对重点企业的监管不可弱化。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如果在源头就出现了问题,加工再严谨、包装再精致、流通再规范都无济于事。说到底,制度安排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所谓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停留于纸面上。加强原料采购、进货查验、生产管控、检验入库、产品销售“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要落实在行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考问了谁?当地有关部门闻讯而动,依法查处,这种姿态值得点赞。期待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依法依规严惩问题企业,严格消除食品安全乱象,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吃得安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考问了谁?

2024年06月18日 07:21   来源:人民网   邱 风

  “脚踩鹅肠”“血水染色”“不标注生产日期”,“鸭肠摆地上泡在污水中”“烟头扔进鸭肠筐”……近日媒体记者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时发现的场景令人震惊。

  后续报道显示,这两家加工厂所在的地方监管部门回应称,“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后续查封工厂等处理”“已在调查处理,正在针对涉事工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相关会议”。相信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这两起食品安全事件都将得到“起底”,相关部门将给公众一个交代。

  就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有图有视频,所呈现出的食品安全乱象,令人心理不适,用网友的话说,看到这视频“可当减肥用”。诚如报道所称,那些爱吃鸭肠和鹅肠的食客对此还有食欲吗?

  这两起涉食品安全事件有太多值得追问之处。比如,在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承认,卫生环境不过关,“去年和今年都被监管部门检查过,主要说的就是卫生环境不过关。”既然卫生环境不过关,一再被查,为何仍能堂而皇之地运转?这背后存在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查而不处,抑或是该公司我行我素,根本不把监管部门放在眼里?

  再比如,在山东雅士享公司,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这个厂里,管得最不严的就是鸭肠车间,这一块最乱,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此“放飞自我”,不仅暴露出内部管理瘫痪、秩序紊乱,也暴露出监管乏力,以至于脏乱差成了潜规则。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应该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可能是个例,但是,如果无视检查,顶风作案,乱到“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不被查处,那么这样的食品加工厂是不可能让人放心的。

  维护食品安全,既不能靠记者卧底,也不能靠网红曝光,关键要靠常态化监督,靠企业敬畏法律的自觉。而媒体报道的这两起案例,有个共同点,企业在自我管理上都出现了问题,且是不小的问题,令人担忧。

  有个细节是,山东雅士享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在官网宣称,“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遵循规程、严格标准”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看来,那些脏乱差的食品加工环境,那些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操作,大都存在于不合规的小作坊里。令人错愕的是,连有的重点龙头企业都敢这样乱来,无疑对很多人都构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也再次说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放松,对重点企业的监管不可弱化。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如果在源头就出现了问题,加工再严谨、包装再精致、流通再规范都无济于事。说到底,制度安排不能停留于口头上,所谓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停留于纸面上。加强原料采购、进货查验、生产管控、检验入库、产品销售“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要落实在行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考问了谁?当地有关部门闻讯而动,依法查处,这种姿态值得点赞。期待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依法依规严惩问题企业,严格消除食品安全乱象,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吃得安心。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