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治污“假工程”要“动真格”

2024-06-27 13: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对农村治污“假工程”要“动真格”

2024年06月27日 13: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房前屋后的化粪池根本就没有和排污管道连通;工程实际施工与竣工图不一致,用料以次充好;工程补贴款明细单中出现去世多年之人的名字……据媒体近日报道,在山东部分地区,包括污水处理在内的总投资达9000万元的工程成了摆设,相关设施不能正常使用,被百姓称为“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目前,当地表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从严处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民心工程何以变成“闹心工程”

  近年来,类似政策好经被念歪、民心工程变“闹心工程”的报道不少,诸多问题的产生都有相同的原因。一是某些规划在设计之初就不切合当地实际,导致“水土不服”。二是有关部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对“没什么油水”的工程并不上心。再有,存在重建轻管的思维惯性,尤其是对不产生经济收益的工程不想管、不愿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某些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往往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的因素。【详细

  美丽乡村,岂容“藏污纳垢”?糊弄敷衍的工程,损害的是老百姓利益,浪费的是财政资金,侵蚀的是政府公信力。目前,当地已就此事明确表态,但跳出个案看共性,公众所呼唤的,不仅是一个解释、一个交代,唯有深挖病根、举一反三,才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详细

  彻底查清“假工程”背后的真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重点工作,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也是农村群众最期盼改进的民生实事之一。在尽早解决当地群众生活污水排放方面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假工程”背后的造假何以敢公然进行、竣工验收如何通过、建设费用有无专款专用、被冒领的资金又流向了何处等真问题,恐怕更需要彻底查清、严肃处理。【详细

  为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不论是新账还是旧账,都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追查到人,以严肃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另一方面要提升盲目决策的风险成本,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贯穿始终。同时,要让群众监督举报的反馈机制更加畅通起来,倒逼相关部门恪尽职守。【详细

  不能让“豆腐渣工程”沉渣泛起

  应当看到,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成效不稳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这就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村镇发展规划布局,不断补齐短板,完善监管责任。【详细

  从长远看,办好民心工程,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相关决策者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通过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做加法和乘法,切实扭转形式主义歪风。诸如治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关乎无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各地民生工程的钱花得明明白白、花得物有所值,让暖心政策和举措不折不扣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考验着地方治理者的能力与担当,我们绝不能让“豆腐渣工程”沉渣泛起。【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南方日报)

  V视角:

  @卓儒卓尔:太胆大妄为了。

  @绯黛黛:本来是惠民工程,现在却成了豆腐渣工程,令人痛心。

  @黄昏洛:纸是包不住火的,弄虚作假迟早会被发现。

  @平头哥__天蝎男:9000万元都用到哪里去了?

  @康斯坦丁:坚决一查到底。

  @偏旁边那个:不仅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民生工程理应问需于民、用之于民。然而,虚有其表的“闹心工程”把钱花了,事却没办,反而制造了新的民生痛点,还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其危害不容小觑。要真正增进民生福祉,就必须坚决纠治这类发生在民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和不正之风,特别是要拿出“动真格”的态度加强源头治理,以有力监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