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节目曝光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区多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为“假工程”,建好的污水井只是摆设,污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而污水井井盖更是一掰便碎,同时还存在厕改补贴被冒领等问题。项目沦为“样子货”和“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资金一轮又一轮投入,老百姓的排污难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重点工作,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也是农村群众最期盼改进的民生实事之一。在尽早解决当地群众生活污水排放方面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假工程”背后的造假何以敢公然进行、竣工验收如何通过、建设费用有无专款专用、被冒领的资金又流向了何处等真问题,恐怕更需要彻底查清、严肃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虽多为“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可都是在村民眼皮子底下进行的,竣工后能否使用,村民往往也是一试便知。这种公然造假行为按道理是很难瞒天过海的。可如此处处造假的“假工程”竟然还是堂而皇之出现了,不禁让人质疑参与造假的单位究竟底气何来。
这些明眼人一看就能识别的“样子货”“豆腐渣”“半拉子”工程,却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只是验收后能否正常使用,仿佛就只是村民们自己的事情了。由此可见,“假工程”反映出的是当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监管上的层层溃败、全链条失守,更是已然把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等宗旨理念抛至九霄云外。
在“假工程”问题中,还有个核心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那就是“钱去哪了”。当地为了建设美丽乡村,资金一轮一轮投入,可最终连最基本的关乎人居环境卫生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都没得到解决,那大量的资金都用到了哪?还有那些被冒领的厕改补贴,又流进了谁的腰包?这些资金使用和流向的问题如果能够顺利查清,依附在“假工程”之上的违纪违法之徒恐怕就都要现出原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