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解禁后还要“正名”

2025-07-03 06:45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中华田园犬解除禁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来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宣布对中华田园犬“解禁”。(7月1日央视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里的“黄”,就是中华田园犬。相信不少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只土里土气的“大黄”(土狗)。它们或许其貌不扬,却可能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它们可以陪你追逐打闹、陪你爬山涉水,陪你做“多少不可能的荒唐事”,但就是陪不了你“进城”——在未解禁前,中华田园犬曾长期被列入危险犬,老实待在禁养名单里。

  客观来说,“大黄”在地广人稀的农村确实是看家护院的一把好手,但到了地狭人稠的城市,“大黄”护主的特性让其易攻击陌生人,因此将它们归类为“烈性犬”或“危险犬”也不无道理。然而,直接一禁了之,多少有把问题单纯归咎于“狗”的倾向,而忽视了“人”的责任。比如,有的主人未尽到管教责任,“狗绳不牵就敢遛狗”。还有个别好事之徒故意逗玩散养土狗,结果被反咬一口。而这些人为因素引起的“狗伤人”事件,结果都算到“土狗”头上了,未免失之偏颇。

  当然,“土狗”不受城市待见,核心原因还在于本地犬种管理与现代城市治理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养犬管理体系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犬种认定标准,各地管理规范不一。尤其是中华田园犬本就分类复杂,而我国又过度依赖国际标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导致中华田园犬等本土犬种被笼统归类、边缘化——结果不仅无法对本土犬种进行科学精准管理,也使城市“土狗”只能偷偷散养,进而加重了管理成本。

  应当看到,此次多地解禁,既是对市民诉求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各地从土狗“以禁代管”向“科学治理”的转型趋势。不妨借此契机,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犬种认定标准,让土狗“分类定种”“去土留名”。这既有助于规范饲养管理、助力宠物市场健康发展,更能对本土犬种进行基因保育和文化推广。如日本的秋田犬,不仅被拍进了电影,更成为日本国家文化的符号。如此看,去除土味的“大黄”,或许也会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之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土狗”解禁后还要“正名”

2025年07月03日 06:45   来源:广州日报   陈文杰

  近日,“中华田园犬解除禁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来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宣布对中华田园犬“解禁”。(7月1日央视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里的“黄”,就是中华田园犬。相信不少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只土里土气的“大黄”(土狗)。它们或许其貌不扬,却可能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它们可以陪你追逐打闹、陪你爬山涉水,陪你做“多少不可能的荒唐事”,但就是陪不了你“进城”——在未解禁前,中华田园犬曾长期被列入危险犬,老实待在禁养名单里。

  客观来说,“大黄”在地广人稀的农村确实是看家护院的一把好手,但到了地狭人稠的城市,“大黄”护主的特性让其易攻击陌生人,因此将它们归类为“烈性犬”或“危险犬”也不无道理。然而,直接一禁了之,多少有把问题单纯归咎于“狗”的倾向,而忽视了“人”的责任。比如,有的主人未尽到管教责任,“狗绳不牵就敢遛狗”。还有个别好事之徒故意逗玩散养土狗,结果被反咬一口。而这些人为因素引起的“狗伤人”事件,结果都算到“土狗”头上了,未免失之偏颇。

  当然,“土狗”不受城市待见,核心原因还在于本地犬种管理与现代城市治理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养犬管理体系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犬种认定标准,各地管理规范不一。尤其是中华田园犬本就分类复杂,而我国又过度依赖国际标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导致中华田园犬等本土犬种被笼统归类、边缘化——结果不仅无法对本土犬种进行科学精准管理,也使城市“土狗”只能偷偷散养,进而加重了管理成本。

  应当看到,此次多地解禁,既是对市民诉求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各地从土狗“以禁代管”向“科学治理”的转型趋势。不妨借此契机,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犬种认定标准,让土狗“分类定种”“去土留名”。这既有助于规范饲养管理、助力宠物市场健康发展,更能对本土犬种进行基因保育和文化推广。如日本的秋田犬,不仅被拍进了电影,更成为日本国家文化的符号。如此看,去除土味的“大黄”,或许也会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之一。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