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车辆经过,行走在公路边的小学生便立即稍息立正,并向过往车辆敬礼——泸沽湖旅游景区沿线小学生“见车敬礼”的现象延续了近5年。对此,当地教育官员表示“不提倡,也不禁止”。
据说,最早出现“见车敬礼”现象的是当地贫困县西川乡。这里曾经是“一师一校”,由于得到外界各种形式的资助,大部分学生的读书条件越来越好,于是,学校以感恩之心相对,学生娃见车即敬礼。
孩子是单纯的,出于感恩之心向代表着“外界”的过往车辆敬礼,不是不可以。可是,当本地孩子都这样做、甚至成了一种“现象”时,就需要问问:教育者都哪儿去了?明摆着,坐车的未必就是需要感恩的对象。相反,由于坐小车的往往是有钱有权有势的,只有坐车的能享受这样的礼遇,很容易对孩子们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谁说不会在学生中形成“小车高人一等”的观念?实际上,由于社会越来越把物质的成功当作个人成功的单一标准,如今孩子中崇尚财富的观念十分普遍。据一项调查,41%的孩子把成为富翁看作事业成功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者更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在“见车敬礼”这样的事上及时纠偏。
所以,我以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本应及时引导孩子以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感恩。对“见车敬礼”的负面因素,“不禁止”无异于默认,由此可能造成对孩子们成长的不良后果,实在令人堪忧。
而更让人担心的一种情形是,“见车敬礼”恰恰是在当地有关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下出现的。如果是这样,这些孩子实在太让人心疼——他们的单纯或许仅仅是被用来换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