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慈善”的时代有多少真爱存在

2010年01月27日 10:20   来源:千龙网   张天蔚
    被舆论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企业家陈光标,最近又有惊人之举,他发起募捐了数额高达4000多万元的善款,准备以春节红包的形式,分发给各地贫困家庭。目前,已经有100多位企业家分头率队奔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带着红包去和那里的贫困家庭一起过年。

    在某些质疑者看来,这桩善举的可疑之处在于,在募集工作完成之后,陈光标用这笔善款中3000多万元现金,在某银行大厅里砌出一堵“钱墙”,并向媒体高调展示。由此,各种议论之声纷起,而最为集中的议论,则是批评他有借慈善而作秀之嫌。面对质疑,陈光标不但坦然接下“作秀”的质疑,并继而表示:“我希望更多的人来跟学作秀,因为跟我学作秀了,有更多的人也得到帮助了,拿真金白银来作秀,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得到帮助。”

    结合陈光标在慈善事业上的一向表现,尤其是2008年“5·12”地震后,他组织数十台大型机械和100多位操作手,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人的行为,他对“作秀”的独特解说,确实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就常理推断,如果中国的商人、富人、牛人,果真都能像他一样,拿出自家的真金白银在慈善事业上“作秀”,中国的慈善事业和穷人的境遇,确实都可能有相当的改观。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此高调的行为方式,确实与慈善事业的属性之间,有相当程度的错位。身为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的陈光标,却并不借助自己所领导的慈善组织和救助渠道,而是另起炉灶、亲力亲为,其间的取舍也别有意味。

    一个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中国目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严重缺失,捐款者对慈善捐款的管理、去向、用途,都持高度怀疑的态度。而对于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来说,信誉便是生命,失去公信力的慈善组织,也就失去了从事这一事业的基础。更为遗憾的是,在信任基础本就极其脆弱的社会环境下,个别慈善组织的失德、失信,可能给整个正在起步阶段的慈善事业,和本来就不够成熟的慈善观念,带来进一步的打击。公众日渐成长的慈善意识和慈善需求,在没有恰当的组织、渠道进行汇集和管理的时候,就不得不退化为面对面的原始形态,并可能越来越把慈善狭隘地理解为一对一的施舍与感恩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慈善事业怀有长远抱负的人,往往不得不同时在善款募集、组织建设、观念普及等几条“战线”上同时开战,李亚鹏与他的“嫣然天使基金”,李连杰与他的“壹基金”,陈光标与他的“红包行动”,无一不是这种关系。而为了实现上述多重目标,高调亮相、多方宣传,也就成了必须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信任缺失的情况下,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最高要求就是透明,而透明的基本前提则是公开。于是,中国的任何慈善组织都不可能以静悄悄的方式从事其活动,把所有行为公开暴露在众人和媒体面前,成了公众对慈善组织的基本要求。

    以上各种条件,决定了目前中国仍处于“高调慈善”的阶段。公众在对各种高调的慈善行为保持警惕和质疑的同时,也应该对此有充分的理解,并以积极参与的行动,帮助中国的慈善事业早日纳入正常运作的正轨。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陈光标这样的高调慈善家之外,也有各种低调的小型慈善组织及慈善义工,正在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在全国各地从事着开发扶贫、教育扶贫的实践。他们或许没有陈光标那样的号召力,也缺少大型慈善组织的募款渠道和组织能力,但他们一点一滴的行动,却给扶助对象带来实际的帮助。而无论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义工,还是陈光标那样的旗帜性人物,或是正在成长中的民间慈善组织们,都同样需要更多的公众理解和政策支持,以使中国的慈善事业更加多元和成熟。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