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成功率为何这样低

2010年01月05日 13:37   来源:解放日报   陈甬沪
    岁末年初参加了几个创业就业总结会,感受到2009年确实是上海创业带动就业走势最旺的一年。全年超过4万创业者成为新的私营企业主,有近3万人创业当上个体工商户业主,其中尤以青年学生作为创业生力军而引人注目。

    然而,青年创业说易行难。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广东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数据说明,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明显处于弱势。上海权威部门数据也表明,每年三四万歇业或注销的私营企业中,青年学生创办的占很大比例;从市开业指导中心专家志愿团指导青年创业的情况来看,能自立成功的也是凤毛麟角。面对青年学生创业之难,大家也都认同,“我要创业”与“要我创业”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细细分析,有些问题确实需要社会共同来面对。

    创业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很高境界,要成功创业必须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素养与素质。创业并不完全取决于激情、智商和学识,而更多的要靠面对困难的信心、解决问题的决心、遇到挫折的恒心,以及承担所有后果的责任心。如今青年创业者中独生子女为数不少,从家门、校门到创业门,大多数习惯于以我为中心单打独斗,不少还妄自为大,怎堪接受“和为贵、忍为上”?有的吃不起苦,不少“80后”或“90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创业没日没夜地忙碌辛劳,时间一长往往打退堂鼓。有的目的不明,这些青年创业只是感到好玩,甚至赶时髦,一旦优惠政策“消费”殆尽即缺少了激情。有的目光短浅,不少人以为从事低端传统项目就能立足市场,其实像服装、饰品、餐饮等传统行业,既最需要资金支撑,又是创业者最集中而无序竞争最甚的。更为“外伤”的,不少青年学生创业,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人脉关系相对贫乏就业无望。而此时资金又成了创业瓶颈,何况如今创业成本越来越高,光社会保险金支付就让本来捉襟见肘的资金更紧张,资金成本让他们偃旗息鼓。

    根据近年参加扶持青年学生创业活动积累的经验看,要提高创业成功率,除了要引导青年创业者端正创业动机,摒弃不良习气外,必须在成功创业的形式、内容与载体上进行创新。一方面继续运用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散养式”创业,让青年创业者经受大风大浪的锤炼。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各种创业模式:如引导青年通过团队创业来感受创业、认知创业,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所谓团队创业,即让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创业者自由自主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成立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团队创业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抱团合作经营投身市场参与竞争,既避免单枪匹马式的盲目性,也减少孤舟行水的风险,培养追求双赢多赢的境界,培育出新一代企业家。又如更新创业项目及内容,即注重创业与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结合,激发出蕴藏或潜在的知识智慧才能,引导其以高精尖为目标进行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新经营形态、新经营方式投入市场。即使是从事传统行业或低端产业的,也要引导其提升经营品质和品牌意识,自觉地为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方式转型进行探索,彰显青年创业是技术创新生力军的本质及作用。再如创新指导扶持手段,提供实体性载体。即建立政府支持、社会搭台、企业牵头、志愿者相助,创业者经营的机制,由企业家和社会志愿者等参与,组成一个非赢利性的公益性机构,由这个机构设立一个个经营实体,提供给创业者,让创业者直接在企业家或专家的手把手中,体验创业艰辛,掌握经营管理全过程,从而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并且以可复制的方式,成为成功创业的摇篮。

    总之,要提高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需要多种探索齐头并进,引导“80后”、“90后”创业群体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状态的努力和尝试,实现社会支持创业双赢多赢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