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必要开设“创业学”吗

2009年11月12日 14:28   来源:解放日报   柳 森
    ●现在国内不少高校有意于培育与创业有关的专业和学术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创业的重视。这门课最根本的一个宗旨,就是要帮助学生们了解并懂得如何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及企业家精神。

    ●现如今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最缺的就是大批社会化的、能够在大学生最初的创意形成阶段扶他们一把的“天使投资人”,最好的创业评审员一定是市场上、社会上那些投资者。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宁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柳森:在金融危机乍暖还寒的大环境下,最近,国内数所知名高校宣布将创办“创业学院”、“创业专业”。而公众的疑问随之而来:创业,真的是一门可以教授的“学问”么?

    宁钟:比尔·盖茨曾跟知名职场人士唐骏说,“要我重造一个微软是不可能的”。这不仅说明创业具有不可复制性,而且,是一种相当私人化的、几乎没有人可以讲得透的实践性经验。所以,也难怪大家会质疑,创业也能算作一门“学问”?

    但是,所谓“学问”,那一定是有学、有问。从这个角度讲,创业一定是一门“学问”。的确,创业未必是可以教的,你看哪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手把手教出来的?但是,创业却是可以学的。作为一名开设了多年“创业学”系列课程的教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作为一个有太多内容、规律值得去推敲、研究、总结的领域,创业无疑是一门可学、可问的“学问”。而这,正是需要老师通过课堂进行系统化且有一定针对性的讲授的。

    柳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目前国内高校这股创业学受捧之风呢?

    宁钟:现在国内不少高校有意于培育与创业有关的专业和学术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创业的重视。想必这也与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乃至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无关系。但对于这股“热”,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创业到底是否成其为一门“学科”?如果它现在还不是一门学科,那么我们不妨再问一下,它是否具备被建设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性?毕竟,一门“学问”若想成其为一门“学科”,除了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深度,还得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目前,关于创业的研究主要还是借鉴了其他学科(比如统计学、创新管理等)的一些研究方法。以此来看,“创业”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次,与创业有关的这些教学体系建设,到底是叫“创业学院”还是“创业系”,这都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这个课程架构能否传授给学生足够的“干货”,能否真正推动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柳森:看来,即使是要经营好作为一门单一课程的“创业学”,能否给其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也非常重要。

    宁钟:的确如此。对于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本身而言,好高骛远是没有意义的。再拿这些年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学生来说,其中有一小部分在选我的课之前已经开始创业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部分还是暂时停留在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任何行动的阶段,还有一部分则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所以,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来讲,不是说把这门课教完了,就能出来一帮子去创业的人,这也不是我的教学目的。

    目的主要是这么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对于创业这件事心里有底:你要不要成为一个创业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创业者?如何让一个创意变成一个创业机会,再由一个创业机会变成一个可以获得持续成长的企业?其次,也是这门课最根本的一个宗旨,就是要帮助学生们了解并懂得如何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及企业家精神。

    柳森:企业家精神该如何培养?

    宁钟:主要还是通过大量的案例,传授经验、培养认同、树立值得学习的榜样。既然你想学创业,那么我们就会告诉你成功的创业者大致有哪些类型和特性。

    比如,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形成共识的是,成功的创业者起码具有四个基本素质:近乎偏执的创业激情,高度的市场、产品和顾客聚焦意识,不怕失败、不畏风险、坚忍不拔,以及充满执行力。同样,成功的创业者的个性特征也具有一定共性。例如,创业者过往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对其能否创业非常重要;创业者需要对某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创业灵感”并愿意长期专注;拥有独特的社会网络,尤其是基于非亲朋好友的“弱关系网络”较强,因为越是不那么熟悉或相像的人之间,越容易碰撞出创造力的火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综合以上经验可以看出,一方面,缺乏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生活阅历,必定是大学生创业者的软肋;另一方面,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还是可以做很多“准备工作”的。因为,只有你有备而来,才可能洞察出潜伏于你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然后通过你的第六感和创造力,把“想法”孵化为“机会”、成长为“事业”。在此过程中,有很多能力或者素质未必你生来就具备,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培养。

    柳森:在您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创业者一般还会有怎样一些“短板”,又会遇到哪些现实困惑呢?

    宁钟:比较典型的内在短板包括缺乏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辨识“到底是创意还是机会”的能力较弱等。在当前大学生创业者的现实困惑中,则有两个问题相当突出。一个是资金,二是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项目。

    然而,在如今大量的创业项目评审活动中,又太缺乏真正来自市场的声音。以至于真正优秀的项目未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伯乐”的青睐,赢得第一桶金。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最缺的就是大批社会化的、能够在大学生最初的创意形成阶段扶他们一把的“天使投资人”。最好的创业评审员一定是市场上、社会上那些投资者,而不仅仅是学者、高校教师、拥有企业经营经验的人士。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