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毒苹果”再现

2011年11月18日 10: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吴学安
    虽然苹果手机风靡世界,但今年年初,环保组织披露,苹果中国产业链上发生100多名工人中毒事件,因此人们送了苹果一个不太好听的外号:“毒苹果”。对于这个外号,苹果公司似乎不是特别在意,冷眼相对。不过,日前苹果公司一改往日的态度,派出管理层人士来到中国大陆,将与环保组织商谈改善苹果产业链的问题。

    此前,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环友科技等5家环保组织先后在今年的1月和8月联合发布了题为《苹果的另一面》的调查报告,揭示了苹果在中国供应链存在的污染和毒害,并详细列举了27家苹果“疑似”供应商的污染档案。今年2月15日,苹果公司在公布的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中,也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员工因污染致残。报告说,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尽管苹果公司发布的《供应商行为准则》清楚地写道:“苹果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但显然,苹果没有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家著名的跨国企业,苹果公司在高价卖给中国消费者iPad、iPhone等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却任由自己的代工厂使用有毒化学原料危害中国打工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苹果事件背后,我们自身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的缺失和监管机构的缺位,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地方为了引进项目,留住企业,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劳工利益。这不管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审视,还是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考量,都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我们要“苹果”,但不要“毒苹果”。然而,要遏制害人的“毒苹果”,仅仅靠企业内部规则与承诺是远远不够的。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监管,确保企业员工在一个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中作业。对违法侵权的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威慑,在必要时提起法律诉讼,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关环保组织对类似苹果公司这样的跨国企业进行监督,督促其加强“供应链管理”,要求其上游生产厂商切实履行保护环境、保护员工健康的社会责任。对在生产过程中有严重伤害环境行为的生产厂商,要督促它们改正以至撤销对他们的订单。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应该得到保障。单纯为了GDP数字的漂亮而无视其他,这样的发展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外企倘若不能打破惯性思维、传统模式,仍试图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不肯务实地承担中国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权利保障的法律责任,只是单纯将中国视作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加工生产基地,甚至在恶劣的生产条件下盘剥中国劳动者,侵害其休息权与健康权,那么他们将很难适应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更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