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欧元没道理

2011年10月09日 06:41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前驻欧盟大使 丁原洪

  自去年5月希腊曝出资不抵债的情况后,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一直是国际上议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人将欧债危机归咎于欧元本身的缺陷,归咎于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差异巨大这一固有弱点。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并不确切。如果说欧债危机源于欧元,那么没有使用欧元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各大经济体为什么也面临着沉重的债务负担问题呢?这表明债务问题与使用的货币本身并无多大关系,而是与各国奉行的财经政策和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欧债危机的根源其实早于欧元问世,主要是二战以后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的“高工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在开始阶段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政策削弱了欧洲国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迟滞了经济发展速度,加重了各国的财政负担。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入不敷出,财政赤字攀升。各国政党领导人和政治精英们对此也迟迟没有采取改革措施,反而为拉选票无视经济状况盲目提高福利,结果只能靠举债度日,债务负担愈来愈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了引发欧债危机的导火线。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各国共推出超过3万亿欧元的刺激经济和金融救助计划,从而更致财政赤字猛增,债台高筑。

  欧债危机虽然严峻,但实际上并不比美国的债务危机更为严重,其危险性也有被夸大的成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美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5%,而欧元区16国平均债务水平为85%。除去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以外,大部分欧元区国家的债务水平都比美国的低。而且,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欧盟经济总量的2%;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国的经济规模合计不足德国的30%。怎能设想仅因这几国的债务危机就能导致欧元“崩溃”呢?

  欧债危机如今被炒得似乎岌岌可危,甚至被美国方面指责为拖累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欧盟这一主权国家联合体的特殊性以及其重大决策必须各成员国协商一致的机制,延缓了它作出共同决策的过程,而且在磋商过程中的分歧暴露在外,也给外界炒作提供了机会。再有,外部因素的干扰十分明显。从欧元诞生之日起,美国为了维系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从未停止利用汇率等手段打压欧元,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更给它以可乘之机。利用金融工具积极插手、评级机构火上浇油、舆论传媒造势鼓噪,美方极力唱衰欧元。就连力挺欧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因“性侵案”倒台,背后也有美国方面搞鬼之嫌。在美国国会两党因提高美国国债上限吵得不可开交、评级机构标普破天荒第一次下调美国债务信用评级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连连指责欧洲债务危机拖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很显然,这是企图诿过于人,转移人们对美国经济低迷、债务沉重的注意力。

  为了解决欧债危机,有人建议欧元区统一财政政策,建立“欧洲经济政府”,成立“欧罗巴合众国”等等。且不说这些建议“远水解不了近渴”,更重要的是这些主张过去都不能为欧盟各国所一致同意,目前在各国都程度不同地把本国利益前置于联盟集体利益的情况下就更难实现。欧债危机形成的根子,不在统一货币本身,而在于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高工资、高福利”政策。要解决眼下的危机,就需要对这一基本政策进行改革。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向德国国会演讲时表示,解决债务危机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此话不无道理。

  目前,欧盟已基本上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危机的办法,包括建立统一的救援机制,扩充救援金额的额度,加大其使用的灵活性;有关国家采取紧缩开支、削减福利、增加税收等举措;在欧元区范围内强化财经纪律、提高经济竞争力,等等。简言之,着眼长远,“开源节流”。

  总之,对欧元、对欧盟抱有信心是有根据的,而唱衰欧元,唱衰欧盟是没有道理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