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前的股市未给人们带来期盼的“黄金”,而是“最黯淡”的日子。上证指数创一年多来的新低。昨日收市,两市仅有百余只股微涨,而跌停股却多达几十只。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用“股灾”来形容当前股市。网络上,一位入市18年的老股民亏本斩仓离场的微博受到广泛围观。央行调查显示,第三季度有股票投资意愿的人不到一成,为三年来最低。另有数据称,介入股市的人,目前空仓者近六成。
可以说,深沪股市正成为投资者畏惧躲避的市场。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股票?又是什么让人们对股市退避三舍?若说纯市场交易,但凡投资皆有风险,有赚则有赔,亏要认赔,即便“穿名牌进去,光屁股出来”,“开小车进去,蹬三轮出来”,也没话说。问题在于,浸淫市场越久,人们便越感受不到,深沪股市里没有“投资”二字,亏钱是常态,赚钱则要“火中取栗”,市场的定位、取向,就两个字:圈钱,圈钱,还是圈钱。
这些年,融资“饥渴症”弥漫着整个证券市场,从监管层到上市公司、到券商,目标无一不盯着扩容圈钱。一年340多家企业的批量上市,让全世界叹为观止。围绕上市,甚至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股权投资。全国一年有7000家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人们像发现金矿一样涌向“拟上市”企业,只要投资成功一家上市,就抱到了“金娃娃”。可以说,深沪股市多年来高扬的旗帜就是“扩容、融资”。即如当下市场极度低迷,市值年内缩水达3万多亿,中水电、中交建等融资上百亿的超大盘股依旧批量放行。对此,有人居然还以“发行市场化”辩解,但恰恰此时,赴港上市的多家内地企业上市计划均被搁置。香港难道不比内地更市场化吗?为何港交所会在股市走熊时放缓融资步伐?说到底,就是尊重市场规律,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股改、全流通,短短几年,深沪市的市值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眼下虽大幅缩水,但仍达20多万亿,而全国居民存款总额也就30万亿。其中,又有多少能为股市输血。可以说,在国家银根紧缩背景下,资金供给本已有限,再大规模抽血发行新股,“谷贱伤农”,市场无力承受,就只有继续“烂市”了。
更可怕的是,一方面圈钱无度,另一方面又不重视投资回报。有个数据或许从一侧面说明深沪股市的投资回报。2010年公募基金规模为2.5万亿,但总盈利仅50多亿元。而今年第三季度,90%多的基金亏损。这还是“专家理财”,中小散户,情形更可想而知。从深沪股市创设至今,上市公司总融资额达4.3万亿元,此外,印花税、交易费等又抽去1万亿。这意味着,投资者为股市至少奉献了5万多亿资金,但其所获回报几许?投资者的真金白银,将深沪股市捧上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宝座。但投资者自身,不仅未分享到市场成长和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且绝大多数亏损累累,“做着美梦进去,一场噩梦出来”。
不顾市场承受力且不讲回报的圈钱抽血,不仅令市场生态恶化,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也是将投资人当傻瓜。试想,只圈钱,无回报的股市,与赌场何异?因此,人们纷纷逃离股市,既是本能也是理性的选择。有人以目前新股照样能发出去而无视缓解扩容的呼声,但过度扩容的恶果,已然显现,新股的大规模“破发”即为明证。总有一天,我们还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