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的“铁老大”不能坐等盈利

2011年05月06日 07:36   来源:中国网   朱昌俊
    铁道部财务司最新公布的《铁道部2011年第一季度主要财务及经营数据报告》显示,铁道部所属运输企业2011年第一季度亏损37.6亿元。昨日,本报向铁道部求证数据真伪时得到证实。铁道部称,柴油、钢材、配件、维修材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亏损的主要原因,而投资缩水2000亿的消息不准确。(5月5日《新京报》)

    铁道部又亏了。继2008年亏损129.5亿,其所属运输企业今年一季度又再次宣告亏损37.6亿。听罢这样的消息,我们发现已经很难用一个词汇来表达对此的感受。如是复杂到难以言及的情绪缘自,一方面,看到春运等节假日火车站拥挤的人群,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红火的生意,居然还会“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每公里投资高达2亿元的高铁宁愿放空也不愿降价揽客,如此无所顾及地“我行我素”,又怎能不亏?

    对于亏损,铁道部很自然地把主因归结为柴油、钢材、配件、维修材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整体通胀的形势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看似情有可原,大有无可奈何的表意,却经不起深究:既然明知运行成本会上升,明显预感有亏损的迹象,为什么铁道部无任何规避措施,而任凭“坐地亏本”?殊不知,作为企业,防范亏本,规避风险,乃是本能之反映。而从现实考量,频现赤字的铁道部也不是并无扭亏之道。

    仅以高铁而论,其票价之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除却节假日等特殊时段,高铁的空座率之高也久被诟病。由于高价,现今高铁的主要乘客群体来自于公款出行和高收入阶层,而普通百姓的乘坐比重显然过低,致使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者“被高铁”。如此即使空跑也不让普通百姓乘坐的做法,很值得商榷,也可以说是导致收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当然,除却不善运用市场手段分散负债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被成本上涨的外因所掩盖。早在今年一月份,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确保铁路系统职工工资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年均增幅10%以上。同时加快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机制,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其中用于提高铁道部门内部职工待遇和福利的开销虽未公开,但亏损的36.7亿里面,其应该“贡献”不小。

    归根结底,无论是坚持高价,纵使空运也不悔的淡定,还是在负债的情况下依然不忘“自谋福利”,都源自铁道部一贯的出于垄断地位的自我优越感。这种天生的娇纵心理下,铁老大自然丧失了市场企业应有的经济头脑,所谓连年亏本,也就理所当然了。惨淡经营之下,他们自称“铁路运输要算大账,要算长远的账”,抛却自我安慰的意味,要是没有国家财政的兜底,其又何能如此轻盈?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真想让自视清高的“铁老大”扭亏为盈,还是得将其推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毕竟,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盈利更不是靠坐等而来。

(责任编辑:李焱)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