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70大中城市房价情况2月18日如期发布。从数据来看,1月份,近九成(87%)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较上月上涨。全国房价上涨趋势没有改变。房价上涨的范围由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向二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扩散。后者的涨幅还远大于一线城市。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全国房价调控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2月19日《法制晚报》)
房地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房价超出百姓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按照世界惯例,正常房价收入比3至6倍,然而不少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出现了严重扭曲。目前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5倍,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50倍,普通家庭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住房。百姓如何承受房价之重?房价仍然满含泡沫上涨,掏空了楼市健康发展的灵魂,无疑令人纠结。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特别是遏制投机购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从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到全额征收二手房交易营业税;从发布限购令到部分城市试点房产税。中央遏制房价过快的决心很大,投机购房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投机购房有向二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扩散,甚至向县城蔓延的趋势。近期就有报道说,河南省光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目前该地区的房价已经炒到了3000元/平方米,而且这个价格买到的只是“图纸房”,即只拍下一块土地,拿出简单的户型图就可以出售了,等收到预售款再开工建设。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楼市调控政策急需安装制度补丁,避免中小城市与县城成为楼市调控盲区,让炒房者钻空子。
换个角度讲,房价过快上涨不全是购房者投机炒房惹祸,地方政府过分依赖房地产财政,开发商始终不放弃暴利思维更值得警惕。尽管有开发商公布房价成本时自曝“亏本销售”。但是事实证明,房价暴利并未剔除。国土部一份调查曾爆出“地价二百五房价二万”的猛料,深圳市政府回购商品房,泄露出“成本五千市场均价三万五”的秘密。去年更有开发商自曝利润百倍。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全国房价仍然全线飘红,令人费解。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政府供地计划增加,但是价格畸高的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低收入百姓渴盼的保障房“欲抱琵琶半遮面”。经适房甚至廉租房鹊巢鸠占、公务员内部价买房屡见报端,住房市场冰火两重天,地方政府实际上是选择性作为。
虽说住房消费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时代,房价走向应由消费者与开发商在市场框架内博弈。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看,作为百姓重要生活资料的自用住房,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实际上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让百姓“居者有其屋”,不是杜甫说醉话,而是政府的职责。
因此,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除了遏制投机炒房以外,需要两个“让利于民”。开发商要放弃暴利思维,还原房价成本。地方政府更应尽职尽责。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房地产财政的依赖,降低地价、税费让利于民,把保障房项目做好做实,为推进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与房价理性回归提供市场动力。而且要加大开发商违规成本。加大违规开发商的查处力度,明确处罚细则,开发商违规,只要查证属实,就启动问责处罚程序。督促开发商用正常手段运作市场,挤出楼市暴利,也让消费者逐渐回归购房理性。
如果开发商不放弃暴利心态,地方政府不走出房地产财政怪圈,仅仅遏制投机炒房,恐怕按不下畸高房价。而且房价泡沫愈吹愈大,网上疯传的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或许会一语成谶。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