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生内裤包装盒上,显著位置印着5名省高考状元的半身像。代言学生表示,和商家签合同时,只是被告知代言少年服装品牌,并不知道实情。(2月13日《武汉晨报》)
新年伊始,春寒料峭,“状元经济”却开始破土而出,顽强复苏。可见,高考状元,仍然是商家手中的促销王牌。商家请高考状元代言内裤,除了节省广告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摸准了大众的盲从心理。而在笔者看来,“状元内裤”只是功利社会的消费品,遮不住应试教育的“羞”。
原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曾发表了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从1977年到2008年32年间,我国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如果单从这份调查报考显示的情况看,高考状元不过是看上去很美,而实际上是温室里的鲜花而已,他们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走出温室即有被现实击垮的危险。那么,把状元说得神乎其神,把状元捧得天花乱坠,其价值在哪里?
从学校的角度上看,高考状元是不得不炒的,因为学校有这种需求,学校出名了,自然优生更多,想挤进去吸取状元灵气的人就会踏破门槛,学校收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如此看来,学校炒作状元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那种1分或几分之差,经济效益就差百万的现实,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恰恰暴露出社会的浮躁,裸露出误入歧途的功利心。
商家热炒“状元经济”,说白了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无非是想借“高考状元”这个名头,来实现自己的营销目的,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经济利益。“状元经济”的风靡,其实质是摸准了大众的“望子成龙”心理和“从众心理”。现今的高考制度,在家长的脑海中已深深烙下功利思想,状元为王,落榜为寇,人人望子成龙。商家借此造势,推出什么“状元内裤”。面对商家的营销策略,家长们虽然明知道这不是馅饼是“陷阱”,但依然抱着“宁愿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或“宁愿做错,也不愿错过”的心态,于是商家围绕状元大做文章,家长围绕商家买“幻想”。
其结果是,只要商家说这个产品对高考有帮助,家长就不管有没有效果,也要盲目抢购。另外,商家花钱请高考状元代言,一些高考状元对这些意外之财也欣然接受,这样商家就有了炒作的基础。面对商家的炒作,面对高考状元的现身说法,面对别的家长的消费冲动,众多家长也有了“从众心理”。为了孩子舍得花钱,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你有什么我也要什么,慢慢的又形成了一种攀比心理。家长的跟风、攀比,反过来又为商家的炒作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如此恶性循环,“状元经济”越炒越热,最终是商家赚得盆肥钵满,家长和考生却是赔了钱财一场空,而为内裤代言的高考状元,也会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影响了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