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须淡定”也是有益的反弹琵琶

2011年01月11日 09:44   来源:千龙网   金明鱼
      1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先长本事还是先买房子?靠啃老还是靠自己?租房还是买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这些选择难题,让许多年轻人纠结。也有并不纠结的。王浩“熬”出了房子、李勇“创”出了房子、陆清云“租”出了快乐。三个人的城市各不相同,三个人的故事各有千秋,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不啃老,靠自己,靠奋斗。这样的选择值得尊敬。因此,对那些积蓄尚不够、工作不稳定、收入变动大的年轻人来说,“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革故鼎新,理念先行。我们需要健康的住房消费理念,缓解当前购房压力年轻化、购房需求提前释放的惯性。好的消费理念,也需要好的消费环境。一方面,房价不能疯涨,房价预期要稳;另一方面,租赁市场不能乱,租房住着要踏实。加大供应、稳定房价、规范市场,政府还要更加给力。

  绝大多数网友都批评这篇评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在当下,很多大城市,只有买房才能入户、孩子才能上学、房价不断飞涨,谁不买房简直就是傻子。

  这种观点可以理解,可当几乎是全体的国民都将房产、买房、当房奴当做心照不宣的人生不二目标,看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从众心理,滋生大量的“养老投资”、“理财投资”,而对“不买房”、“少买房”等声音,从未认真反思,深入思考,从辩证的角度看,这是不是一种价值和观念偏颇呢?换言之,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被高房价牵着鼻子走,一哄而上,快马加鞭,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之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和自我批评吗?

  购房热中有多少面子和攀比思维?有人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而住房是中国人的面子。在城市中租房,对中国人来说是感觉很没有面子的事,没有房子想买房子,有房子的想多买几套房子。举个例子,三口之家,按照常理,三室一厅大概有90平方左右就足够了,可看看我们的住房潮流,有了60平方后,觉得90平方更好,甚至觉得140平方最理想。于是,当别人换房的时候,自己也想换一套大房。我居住的小城,人们已将140平方当做了一种“住房时髦”。有了还住上了300多平方的别墅。客厅很大,自己贷款成了“房奴”,却在制造浪费,这是不是一种非理性呢?

  所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在提醒我们,面对疯狂的购房热、大房热,我们也应该摒弃这种发烧的“面子思维”。不要过于盲从,一生被房子捆住,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观念,失去了创业和发展事业的良好机会。这是有道理的。不妨学学西方人的观念:不以租房为耻,在西方主要发达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一般只占50-65%,有35-50%的城镇居民,可能永远也不会买房,一部分原因是想提高生活质量,不愿意成为“房奴”,一部分原因是买不起房。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创业中,注重人的发展,不是更有积极意义吗?

  还有时下的年轻人购房热。一上班就想有房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年龄在26-28岁之间,美国、日本、台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购房年龄主要集中在30-42岁之间。没有钱,只能贷款或者啃老。购房消费的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的市场需求,推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的状况,令畸高的房价亦难以调控回落。

  “房价上涨须淡定” 对买房啃老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提醒年轻人要靠奋斗去买房,居住自己挣钱购买的房子,那才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不要将住房梦寄托到贷款和老人的身上。

  有人说,房价在飞涨,贷款买房住几年后再卖掉,还能赚钱。是的,这是事实。可不妨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住了几年的旧房子还能赚钱,这不正说明房价畸高,房市不够理性吗?对之,所有的人都不愿淡定,而是继续狂热购房,甚至像开发商一样变相炒房,房价肯定能继续攀升。一项年度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部分大中城市自住型购房比例平均达到81.3%,但2009年在刺激政策作用下,投资性需求窜升到30%以上,主导了定价体系。2007年和2009年整个市场的投机性较强,不理性购房者占较大比重,导致市场短期内暴涨,房地产成为不少资金短期套利的工具。正是因为缺乏从容和淡定,缺乏理性消费观,我们才继续成为房奴,无形中成了房价的推手,害人又害己。

  当然,笔者不是反对大家买房,而是说面对高房价,政府大力调控房价是应该的,但群众的购房观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唤醒呢?将住房当做一种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当做一种生活需要,而不是盲目攀比,不要一味跟着开发商的鼻子走,同样是房价调控的重要的民意支持。而不是在高房价面前,毫无任何抵制、声讨的声音,这是不是一种愚钝呢?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