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成年人人均财富值,在过去十年中从2000年的6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000美元,而201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4.38万美元。报告称,中国财富总值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新兴财富阶层的主力(11月29日《中国经济网》)
就数据本身而言,无论是财富总量还是人均财富,都不会有什么疑问。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财政收入总量也排在世界前列,人均财富平均数提高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一财富数据是否真正反映群众的实际财富水平,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1.8万美元的人均财富中,因为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增加的财富比重有多高呢?这10年来,中国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人均财富的增长似乎没有受到价格因素的过多影响。但是,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这10年,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爆,房价上涨最快的10年。一般城市,房价都上涨了几倍。而房产作为中国老百姓最主要的财产之一,一般都占家庭总资产的一半以上。那么,在房产价格上涨如此快速的情况下,人均财富的快速上涨是否也与房价的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因房价上涨而增加的社会财富,终归含有泡沫成分,其含金量值得思考。
其次,人均财富中金融资产比例高达44%意味着什么?中国人爱存钱,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是因为中国人不敢花钱、不能花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房价高、看病贵、读书难等问题,迫使中国人只能靠存钱来解决后顾之忧。那么,因此而形成的人均社会财富,是否也揭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呢?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过高的储蓄率往往意味着财富的迅速贬值,给社会留下隐患。
再次,在社会贫富差距很大,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背景下,“人均1.8万美元”很难反映社会财富的真实分布情况。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财富大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这种条件下的“人均1.8万美元”,并不具有代表性,许多低收入群体存在着“被平均”的问题。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