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粽子”散发腐败味道

2010年06月18日 07:4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郭立场
    进入 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杂粮涨价打破了粽子的“宁静”。粽子的主要材料糯米的价格上涨了80%,另一种材料绿豆的价格从3元/斤暴涨至15元/斤,这使粽子价格普涨。据了解,市场上最贵粽子的价格甚至被炒到1000元6个,堪称天价。不过,涨价没能阻止市场的热情,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粽子大都卖到近脱销。

    与“天价月饼”一样,最初以食品面目出现的粽子发展到今天,早就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了。包装盒简直就是“百宝箱”,不仅做工美、价格不菲,而且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经过一番“搭配”,一个粽子礼盒的售价便翻了跟头。这效仿天价月饼的粽子是用来做什么的,是单纯用来满足口福的吗?过度包装的粽子是不是有违端午节之实?过度的包装使我们获得了华而不实的“椟”,而“珠”——商品的内在价值,包括其物质价值与文化价值,却被无情地忽略了、抛弃了。

    过度包装是欺骗性的商品包装,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更严重的是造成浪费。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便不难发现,过度包装现象的盛行其实反映了当前国人消费方式和消费品位的问题。必须指出,粽子毕竟只是粽子,不应也不能承载太多的口实。粽子本无“病”,粽子无关是非,更不应该把粽子做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遗憾在于,其被一些居心叵测之徒滥加开发利用的事实,使其成为腐败的资源和工具,即便本身无错却引发了社会问题,最终未能逃脱惨遭口诛笔伐的命运。

    对于任何一种以食品名义销售的商品来说,满足老百姓的口腹之需乃是其第一要义。那些从一开始就打着“礼品消费”旗号的“食品”,实在是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可以说,“天价粽子”受到人们如此多的关注,尚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粽子穿上黄金甲,几只飞入百姓家?奢侈浪费已不妥,暗藏腐败更可怕。”还有一首打油诗写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事实证明,节日腐败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过度包装的粽子事实上已不再是粽子,粽子礼盒的大量涌现,远远超越了商业的界限,非但让佳日变了质、走了味,在高消费的外衣下污浊着清朗的社会风尚,而其变相逃避国家对行贿受贿有效监管的异化凸显出的“腐败系数”,更是折射出腐败新动向。

    粽子礼盒攀比豪华,成为一种实质上的腐败道具,给行贿受贿披上了华丽的节日外衣,使腐败问题得以猖獗横行,并逐渐走向公开,加剧了腐败。而借粽子之名大行腐败之实,这是不折不扣的“节日腐败”。众所周知,传统节日是人们满足物质层面生活之后为追求人文精神的发展而作出的合理选择,其最大功效在于表达美好的纪念、祝福等,也是今日两个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今天的节日却异化沦落为腐败的温床,成为少数人腐败的“阿堵物”,构成商家服务金钱、收家享受权力和送家破财求富的腐败媒介物,实在滑天下之大稽。

    某些本来承载了传统文化价值的商品在盛装之下失去了文化意味,豪华包装方式的流行显露出我们对一种外在的、拜金的物质欲望的追求。近千上万元的所谓粽子现身各类市场,越来越没有“章法”,衍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显然不是作为流通商品的粽子之过,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厂家、经销商、顾客、食客,抑或是执法、监管部门。毋庸置疑,每一方责任主体决不能对腐败坐视不管、听之任之,如果任由粽子礼盒“锐不可当”,无疑是对公平、公正的极大扼杀。因此,人人都应当睁大锐利的眼睛,发出正义的呼声,坚决抵制各种各样的粽子礼盒,遏止“节日腐败”的进程。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