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代表在1日的预算审计会议上,质疑深圳水务局1.3亿元的人员支出费用,为何比去年增加3千万元。深圳水务局长张绮文表示,支出增多包括工资、体检费、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目前该局在编人员700多名。(据6月2日《广州日报》)
任何牵涉到纳税人金钱问题的新闻,出于公众自我利益保护的本能,类似新闻定能引起极大的关注。关注于公众而言是好事,他们有权利知道自己纳税的钱流向何方,其中有无不当的资金挥霍,对于发挥对政府的批评监督职能大有裨益。700在编人员挥霍1.3亿元,人均接近20万,笔者不敢断然其是否过高,一是不知其他地区的均值,没有比较难来判断;二是不甚清楚深圳的经济状况到底繁华到何种地步,20万于个人而言绝非小数目。
然而,金钱的多少并不是关键,主要看成效如何。就如同投资,砸了一百万,赚了二百万,那这样的生意可以做,砸了五十万,可没起泡,那这样的五十万就亏了。承接着这样的逻辑,表面停留在“克勤克俭”基础上的探究并无多大实际意义,毕竟公务支出的多少与是否有贪污没有必然联系,也和节俭不节俭挂不上钩。对于纳税人的钱,永远只有俩点可以充当评价的标准,那便是花这笔钱值不值,当不当发。
基于这样的理论,只要花钱是值得的,是应当的,哪怕其再多也应化,反之则哪怕是一分钱,也必须吝啬,这是底线,也是不容改变的原则。故而,对于引发公众质疑的这1.3元公务支出,这事必须细说,不容有任何的异议。
公务支出的是纳税人的钱,那么纳税人就当拥有相应的知情权。“这事不能细说”自然不足以成为“挡箭牌”,而应该及时地公开详细的内容,甚至于每一分钱用在何处都应该有记录并公开。如果捂住不放,不敢公开,那“有鬼”几率不小,而一旦具体来说,相关领域的专家就能知道这公务支出值不值,至于饭桌上的人情,那么公众雪亮的眼睛肯定会盯住不放。只要把事说细说详实了,就不愁解不开公务支出合理不合理这个谜团。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