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平抑高房价的“杀手锏”

2010年05月14日 07:08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外国记者看中国,犹如中国人看外国,总是有些“隔膜”。通俗地讲,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周日,《新京报》摘发《纽约时报》记者泰德·普拉夫克从北京报道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主要就是为了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但是,“在世博会上,也有一个明显与这一主题相矛盾的地方。”

  普拉夫克报道称,此次世博会,包括近60个超豪华的国家馆和企业馆,据称仅沙特馆就耗费了1.64亿美元。而许多国家馆更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节水节能系统。“但是,世博会结束后,除了部分中国馆,所有的展馆都可能被移走或拆卸,这一不环保的处理方式已经遭遇到来自中国国内外的批评。”报道援引在上海从事教学工作的教授理查·布鲁巴克的话说,看完就拆的方式并不科学,“建设这么多展览设施,如果只是为了短暂使用的话,那并非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的好典范。”

  外国记者的报道喜欢“拍砖”,与众不同,找点问题,甚至是“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他们的新闻理念与中国记者有区别,他们更加信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所有报道,我们都不必过于计较。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一些或多或少有益的东西。

  我在世博会开幕前,参观了一次预展。进两个排队最少的场馆,走了几个小时的路,在知味观和北京的南门涮肉各吃一顿饭。据说,世博园区面积5.28平方公里,是日本2005年爱知世博会面积的4倍,相当于990个足球场。这些年,上海展开600多个工地的世博大建设。为了打造全新上海,迁移了18万当地住户和720家工厂,在黄浦江沿岸新建了一座滨河公园,除了十多条地铁线外,还新添42条世博公交专线,投运车辆1000余辆。大中国、大上海、大世博、大手笔、大气派、大欢喜。中国人好大喜功,不搞是不搞,一搞就是世界第一。

  世博会闭幕后,一些场馆迁走或拆掉固然有些可惜,不迁、不拆的话,在浦西、浦东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闲置大片土地更是问题。改建成5.28平方公里的大花园,未免有些侈奢。我乘出租车时,有的司机告诉我:将来肯定不会在这片土地上再建工厂了,或许招拍挂卖地,盖一大批豪宅。也有一位司机告诉我,为了平抑上海的高房价,政府可能把这片地用来盖廉租房、经适房。我笑他太乐观了,这可是“城市让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更美好”的新主题,他说他的消息绝对可靠。

  不用说,世博园这块风水宝地,所有开发商都盯着呢,眼睛红红的,嘴巴大大的,口水长长的,心儿跳跳的,就等着世博会结束好来瓜分。不涉及拆迁工程,基础设施一切良好,盖上房子就能卖大钱,又有“美国馆上面的豪宅”等概念可以炒作,一平方米卖100万都有可能。倘若用来建设廉租房、经适房,那也真是一件亘古未闻的造福人民重大举措,不说流芳百世,也将青史留名。最重要的是,此举可能成为上海平抑高房价的“杀手锏”,顿时让所有高房价不攻自破。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