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均建都于此。曾经的南诏国统一了大理地区后,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建立了两座关隘,称为龙首关和龙尾关,现均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级重点保护文物。然而,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有一种建设叫破坏,有一种无为叫保护。现在看来,将这句话放在时下政府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破坏上最贴切不过了。云南大理继前几日传出洱海成为“富人后花园”之后再次传出文化丑闻——因为要修建公路,重点保护文物龙首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龙首关仅仅剩了一处碉楼存在。
无独有偶。因某城市三环北线要从岱家山经过,该城市规划局表示,该地的抗日守望台(碉堡)将被拆除。据当地居民介绍,岱家山碉堡是该城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抗日遗迹。两起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是惊人的一致:珍贵的文物古迹,不仅没有在国泰民安的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反而还要遭到无情的拆除;而拆除的理由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要修路。坊间一直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实践证明也的确如此。可是,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早晚有一天会回过头来摇头、叹息或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保护好本地区的文物古迹呢?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山西有个著名的平遥古城,现在看来,这座古城为我国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文化界有个名词叫做“后发优势”,放在平遥古城这里最贴切不过了。现在世人都看到了文物古迹的好处,曹操墓一出来,许多地方都忙着争抢,可问题是,当初为什么本地方没有保留好属于本地特色的古迹呢?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也曾指出:我国目前在城市遗产的保护上存在“真古董”不如“假古董”的误区。一方面,我们在不停地拆除城市里仅剩的“真遗产”;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惜斥巨资修建“假古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或许某一天,当许多“真遗产”被破坏得无以修复时,相关部门才会惊醒:自己的城市正在失去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名片”,“真遗产”原来是这般重要!
党在十七大上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指导方针。在此原则指导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为有效的弘扬和传播,我们的文物古迹也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然而,这种合理保护与开发,当建立在一个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之上才能更好的实现和完成。如果没有这个机制,我们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不停地往山上搬石头,搬到最后,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