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请受理初审合格家庭公示期正式结束,在为期15天的公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奇怪现象:例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扎推出现,至少有299户初审通过者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少申请者甚至还拥有每平方米售价超过5万元的豪宅。(4月12日《广州日报》)
对于这些现象,深圳有关部门及个别当事人进行了“回应”。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是“回应”,不如说是自辩。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主管部门的权威调查结论,这不利于挽回百姓对保障房的信任。
“回应”不仅没有打消百姓的疑虑,反而让这一事件变得更加荒唐。299名“公务员”都是“临时工或合同工”的说法,谁会相信事情如此凑巧?从新闻中不难看出,声称是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只有两个部门,一是深圳海关,另一是福田区安监局。笔者查阅了原新闻,标题是《住超级豪宅还“贪”经适房》,而这则新闻被转载到某些网站上,却变成了模棱两可的《深圳回应299名公务员买保障房:都是临时工》。
这种做法,固然应该受到指责。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调查结论为何姗姗来迟?实际上,不仅是一些人弄虚作假、审核部门审查不严能让“保障房”变成“失信房”,主管部门不及时应对舆情,也会让这种不信任感进一步扩散开来,从而加重百姓对保障房的不信任感。
获知299名“公务员”到底是不是“临时工”有多难?需要多久时间?我想,这取决于相关部门的决心。笔者希望,及时公布这299名申请者的名单以及编制,别让“都是临时工”又成为网上流行语。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