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里的细微进步,都值得欢呼。因为,它曾被打上“国家机密”烙印,比传说中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武林秘籍还要神秘。
昨天消息说,广东首度公布省级财政预算,这就是个明显的进步。只是进步虽然大,距离公众期待仍然尚远。公开的数据依然不够细化,专家都还“看不懂”。
看不懂的预算,不利于监督。预算就是政府的“钱袋子”,每一分钱都来源于纳税人的税金。所以,政府花销就是最重要的公共信息。是吃饭型财政、建设型财政,还是公共服务型财政,都需要从预算中探寻。
这些信息,自然不能被“马赛克”遮掩,而应完全摊到阳光下暴晒,任人检阅。先不说这次不够细致的省级财政预算,就说去年广州市级职能部门的预算,离真正的“阳光政府”,就还有不小的距离。如公众最关心的“三公消费”,在公开的“账本”里,就难觅其踪。
这难免引起质疑。为此,被称为广州市“财爷”的财政局长张杰明,多次解释。从后续报道中,能体会到张的苦衷。可以说,广州市账本能率先惊艳亮相,很大程度上都还得益于“张财爷”的开明。但这也正是悲哀之处。毕竟,现代法治社会,一切应循法而为。假如连呼吁多年的公开“政府账本”,都还取决于“账房先生”是否开明等偶然因素,那不得不说,这绝不是人民之福,而是社会之痛,制度之悲。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在广州预算公开上,和“财爷”一样传奇的人物——吴君亮。他是“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创始人,某种意义上,正是他和张杰明联手推动了广州的预算公开。而据他多年关注政府财政部门的经验,他认为在公开预算上,主要阻力并非来源于各市财政局。官方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花钱”部门,也就是各类既得利益群体。
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从这个角度说,预算不仅是财政问题,是否公开关乎民生根本,关乎行政权力是否愿意接受监督约束。而读懂预算的能力,又是有效监督的前提。
政府应社会要求公开预算,只是一个开始。将预算细化到多数人能看懂,则是凝聚制衡力量的关键。让舆论监督力量与体制内力量对接、互动和对话,最终让“钱袋子”能攥在人民手里,这样的政府才能让人放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