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账本”须从年头盯到年尾

2010年03月12日 08:02   来源:大众日报   孙秀岭
    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预算报告草案,把目光瞄准在了政府的“钱袋子”上。笔者注意到,今年人大代表反映“看不懂”的少了,而一些代表反映财政预算报告内容太多,“看不完”成了一个新现象。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监督政府的钱从哪儿来、花到哪儿去。财政预算报告这个“账本”,蕴含在成千上万个数字中的,是国家每年从纳税人那里“拿”来多少钱?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应当说,从“看不懂”到“看不完”,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坦言,“我在财政部当预算司长的时候,每年提交到人代会上的表格只有 3至 4页纸”。确实,前些年有的部门提供的预算报告,线条粗、内容少、专业术语多,大多代表不是财经专业人士,“看不懂”预算实属正常。但是,审议“政府账本”是人大代表的本职,而完整的财政预算,绝不是几张纸就能表述清楚的。今年,财政预算报告长达 80页,账目较为详细,并且配备了五大本说明书,将近1尺厚。可以说,预算报告越细、越多、越厚,越有利于“看得懂”,越有利于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这种进步值得称道。

    当然,预算报告内容多,相关资料多,会期十分有限,审议时间也有限,人大代表难以看全看细,也不利于对“政府账本”的监督。让人大代表既能“看得懂”,又能“看得全”、“看得细”,没有充足的时间不行,需要研究和做好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可以考虑提前将财政预算草案发给人大代表,使其会前“消化”;也可以为代表搞些培训服务,财政部门设专人答疑解惑,以提高预算审查效率;还可以不再回收预算草案,而是留给代表认真研究等。如果能够这样,无疑对加强预算审查与监督十分有益。

    对“政府账本”进行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责,也是人大代表履行监督权中的重要内容。人大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要适应新形势,对预算审查“关口前移”,其实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如果能够给予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中更多的时间,从年头到年尾都有监督,无疑可以更加有效地管好政府“钱袋子”。

    同时,经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还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既不仅让人大代表能够加强日常预算监督,也使普通公众能够对预算想知道就能知道。

    可以说,只有所有的人都能盯着政府“钱袋子”,从年头盯到年尾,确保财政预算自始至终在人大权力机关、人大代表和公众的监督下运行,实现预算监督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才能更好地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