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背后有无民生欠账

2010年03月02日 07:20   来源:重庆时报   蔡晓辉

  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已“富可敌国”。日前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国中可排到第16位。(3月1日《广州日报》)

  经济大省“富可敌国”,换句话说,就是很多省比沙特还要富了。可这样的类比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国家、一个省域的经济数字,终究是要转化成老百姓的生活数字的。数字除以人头后,人均GDP还漂亮吗?即便是人均GDP高,人们的社会福利和幸福指数就一定高吗?

  把经济总量拿来跟别人比的同时,也更要看看背后的民生指数。比如随着石油收入的猛增,沙特在社会福利事业上的发展也同样迅猛。其实施的免费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及降低食品价格等各项福利措施,使国民都能共同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的确,我们这些年取得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这值得每个人骄傲。但也更应看到,距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有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种种发展中遇到的新挑战,理应让我们更加清醒,而不是用数字来遮蔽问题。

  同样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世界排名,前一阵有机构预测说,今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当主持人谈到“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这一说法时,李克强幽默地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我们的人均GDP居于世界100位以后,这是联合国有关机构作的权威发布,是明确的。”李克强重申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之路仍漫漫。

  只有对越来越单面的数字保持警醒,才能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否则,这样的数字只能让观者倍增受挫感。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