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假日经济变成了“宰客经济”

2010年02月20日 13:21   来源:千龙网   李星文
    七天的长假已然结束。按照往年的惯例,媒体都要发布一份充满数字的“假日经济”报告,盘点春节期间商家的腰包鼓了多少。在很多单位惊天动地的“开门炮”声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小商家们会惬意地收拾起家伙什儿关门数钱。今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不知道在经过物价的上涨之后,新年的第一个黄金周又会创下怎样的惊人数字。不过,从各媒体陆续报道的假日新闻来看,在家逛庙会的人和出门看山水的人,都结合自身感受发出了一些抱怨的声音。

    北方人喜欢逛庙会,“庙会经济”从来就是“假日经济”的主力军之一。如果没有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没有庙会上的风车和兔爷,过年的气息就会稀薄很多。今年的庙会照例人山人海,但游客在小吃价格、停车收费、项目设置等方面啧有烦言。庙会的兴旺在于它依托于民俗文化而办,某种程度上说,庙会游客吃的不是肉串,而是“文化”。然而游客一进门就发现,很多制作粗糙而且未必卫生的小吃已经坐地涨价,地坛和龙潭的“双料标王”更把一串羊肉卖到了20元,而且理直气壮地宣称:“因为好,所以贵!”这种行情和氛围给人另一种感觉:游客们吃的不是羊肉串,而是人民币。

    庙会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庙会的人气至少有一半是孩子们帮着集聚的,可是庙会专为孩子们设计的表演和游乐项目远远不够。平常就有的那些飞来飞去的设施自然还在,带有浓重年味和民族特色的童趣项目就极度稀缺。成人们有“乾隆皇帝祭天”和“宝玉宝钗成婚”可看,孩子们则只能围着少数几个人扮的玩偶嬉闹一下。古今童话故事汗牛充栋,为什么不能排练几出戏放到庙会上呢?喜羊羊和灰太狼被印在了无数的商品上出售,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开发成与童同乐的免费项目呢?

    庙会周边的停车问题更让人头疼,人多车多是客观事实,不过家家高收费,有的公然标示“要发票30元,不要发票20元”,也太离谱了。种种迹象表明,庙会的民俗味道和文化气息正在流失、摊薄,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宰客行为和大言不惭的低劣服务。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文化品位也需要坚守,就连春节都被一些人提出来要“申遗”了,我们怎能坐视庙会文化的堕落?即使在商言商,要想求得利润的长久回报,就要在服务中增加技术含量,给商品赋予文化的韵味,给顾客以回头的信心。其实,庙会上日积月累的短期行为已然招致消费者的“报复”,光转不买者大有人在。

    如果说庙会商户做的只是小生意,挣的是普通市民的钱,那么三亚豪华酒店做的可是大买卖,瞄的是有钱人的荷包。海南岛上的酒店价格历来逢年必涨,今年更传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利好消息,1月份有大批豪客上岛炒房,酒店入住形势喜人。于是,酒店老板们信心倍增,纷纷给春节客房标出天价,一间几百元的涨到了几千元,一间几千元的涨到了几万元,丽思卡尔酒店的最高房价达到了每晚八万八千元。

    再“吉利”的数字也有让人消受不起的时候,老百姓固然望而却步,有钱人也不都是冤大头,三亚的酒店的春节入住率较往年大为下滑。而且,海南旅游业的坏消息还不止于此,海口多个景点被指脏乱差,与“国际旅游岛”差距很大。从这些连绵不断的消息可见,海南还没有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就率先成为了媒体批评的反面教材。这势必为海南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不管是走样的庙会经济,还是失控的“热岛效应”,都说明把“假日经济”做成“宰客经济”是行不通的。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仅仅例行公事地发放经营许可证或者声言“价格高低市场定”是不够的,商家们哄抬价格的霸王行为必须得到制止。这是为消费者着想,也是为假日经济的生命力着想。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