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运用“土地闸门”为房地产市场“排雷”

2009年12月22日 07:3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王立彬
    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近日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土地居于金融、税收等手段之首。

    实践证明,积极运用“土地闸门”,对于排除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风险因素,保持事关国计民生的这一重要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资源的资产、资本属性日益显化,在粮食安全的资源保障功能之外,土地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几次较为显著的经济过热波动,都是土地供应与金融的失控互为表里,互相推波助澜。1996年-1997年,2003年-2004年之间的经济过热、房地产热,无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货币供应与土地供应失控互相加剧造成的。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5部委17日公布《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开发商拿地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出让款的50%。这是中央要求的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综合运用“第一拳”。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最近10年来,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达5.19万亿元,土地抵押面积、价款分别提高了7.74倍和13倍,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抵押贷款每年以40%左右速度增加,占银行放贷比重不断增大。

    这表明,无论地方上的“土地财政上瘾”、上市公司挟土地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还是土地抵押占银行放贷比重迅速增大,都需要及时启动“土地闸门”,调控土地资本化速度、结构、比例,以切实防止“都是地产惹的祸”情况在我国发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发现,“银粮”“地粮”二者互相影响是有规律的。每一次金融放大的第二年开始,土地征用量在扩大;金融收紧的第二年,土地量才开始缩小。这使得2010年的土地宏观调控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都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土地政策既可以与金融放大互相推动引发风险,也可以与金融收紧互相强化造成过快收缩甚至“硬着陆”。在此情况下,要看到确保土地供应、促进经济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09年发起的保障经济增长、保护耕地红线的“双保行动”,明年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