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廉租房建设,三令五申不如制度推动

2009年12月08日 06:52   来源:工人日报   程莉莉
    不少地区形成商品房市场开发与保障房建设“冰火两重天”局面,土地出让市场一片红火,“地王”频现,却不肯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作为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来源。还有的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中央财政,只想着伸手要钱,而不愿将其花在“没有利益、费心费力”的廉租房建设上

    时近年底,各地廉租房建设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大体令人喜忧参半——本报近日陆续刊发的“廉租房深度调查系列报道”表明,在全国不少地方,这项关涉低收入群众安身立命的政策,仍然难以真正落实下去,面临着众多待解的课题。

    廉租房建设,并不是新鲜话题,但奇怪的是,最近来自不少地方的消息中,多包含这样的内容——某地“首批廉租房开工建设”、“首批申请者开始选房”,抑或是“首个项目开始入住”……这些报道几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廉租房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低收入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指日可待。而实事求是地说,这正是不少地方廉租房建设进展缓慢、刚刚起步的证明,甚至在一些地方,廉租房建设可谓“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对此,新华社日前发表电文呼吁:保障房建设不能再“慢吞吞”了。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调研报告称,按照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今年全国需投入资金1676亿元,但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作为保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廉租房的建设情况更加严峻——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报告称,廉租房建设缓慢,保障范围小,资金缺口大,远远没有满足“十一五”期间每年近500亿元的廉租房资金需求。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项惠民工程身处窘境?一个是资金,一个是理念。

    由于建设廉租房一次性投入大,通过租金回收成本慢,这对于低收入居民多、财政紧张的地区,难免会产生较大资金压力。如报道称,甘肃省按照计划,每年要拿出近七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投入廉租房建设,远远超出实际承受能力,有关部门无奈承认,目前仍未形成一套解决地方配套资金的方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因财政紧张,无力匹配建设资金,去年底申请的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被全部砍掉,导致今年无廉租房建设项目,然而,作为低收入居民较多的老城区,该区恰恰需要大量的廉租房。

    无力匹配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尚且可以理解,而那些财力相对充足、却不肯投入廉租房建设的地方,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尤其是不少地区形成商品房市场开发与保障房建设“冰火两重天”局面,土地出让市场一片红火,“地王”频现,却不肯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作为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来源。还有的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中央财政,只想着伸手要钱,而不愿将其花在“没有利益、费心费力”的廉租房建设上。

    因此,廉租房建设若要顺利推进,必须双管齐下,解决资金与理念问题,并作为制度固化下来。

    对于资金问题,不少地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用公积金建设保障房、尝试“租售并举”回笼资金等,建立长效的支持机制。除此,还可考虑建立保障性住房基金,广泛接纳社会捐助等。

    而对于理念问题,仅仅是中央三令五申、调研批评、鞭打催促,并非长久之计,有关部门应加大跟踪督察力度,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列入地方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凡是落实不力的要予以问责,等等。

    如此,既让地方政府“有米下锅”,又肯广施百姓,才有望切实加快廉租房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