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重要预示

2009年10月24日 08:37   来源:解放日报   陈 宪
    一个新的词汇: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近来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据查,目前谈及的物联网,在国内通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植入各种物品,并将这些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这个网络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感应器发出的信息,以无线数据通信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传输,进而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近年来,物联网的建设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美国,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具体展开包括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等,就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奥巴马总统将其与绿色能源并列,认为这两大战略能够带来长短兼顾的良好效益。政府投资于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短期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长远将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长期竞争力,提高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率。

    在中国,最近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的工作。他指出,“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信息产业的每一次跨越都不是技术上的偶然发明,而是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政府要把握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寻求国家战略优势。

    就此,至少可以得出两点启示。第一,通过物联网,物品和服务的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将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既非现在所谓的制造业,也非服务业。在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已经凸显的产业融合,在出现物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后,将得到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体现。第二,物联网将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依靠这一网络技术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的重组,以实现投入更少、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发展。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服务业化为基础的工业化,也就是更少物耗、更多绿色、更加智能化的工业化。如果说发达国家基本是在完成了工业化以后,才先后进入后工业化即服务业化进程的,那么,对一个后发国家而言,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几乎与服务业化的进程是同步的。在后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融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尽管这个产业体系还不能从统计意义上给出分类,但是,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此,我们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特大城市的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打破传统产业边界的意义上,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提出这一定位的基本考虑。也许,这个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分类标准能够得到公认,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改变迟早是要到来的。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为推动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进而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当然,在物联网及物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还未成熟时,过分夸大其产业化前景,甚至一哄而上,是不理智的。同时,物联网的发展,也会遇到法律、伦理问题,因此,为了推动其健康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环境。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