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灏:香港何以没有假广告?

2011年12月16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一个发达的商业城市,香港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但是,在香港很难发现有虚假广告。负责广告监管的特区政府广播管理局上次接获有关虚假广告的投诉,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情了。记者在消委会也未能查询到近年有关虚假广告投诉的个案。(12月15日《人民日报》)。

    香港没有假广告大出笔者意料之外。想想看,生活中,我们哪一天不看到、不听到、不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假广告?别说是那些街头墙面上、电杆上张贴的小广告,也别说那些让人防不胜防、不胜其烦的网络广告,就是那些在正规报刊上刊登的、在公共电视台上播出的广告,不也是经常被人投诉、批评有许多虚假成分吗?根据现实的生活经历,要我们相信一个地方没有假广告,那除非是在月球上。

    虚假广告多,并不是监管不给力。实际上,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很忙、很累——他们不停地忙着“打补丁”,忙着堵漏洞:一个接一个地处罚,一个接一个地发布规章。可惜的是,事情干了不少,但效果好像一直不是很理想,虚假广告还是像打不死的千年老妖,不时就从某个地方、某家媒体冒出来。

    两相对比,让人满腹疑虑:我们和香港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有着近似的发展理念,为什么在广告的策划、发布、传播上,却有着这么大的差异?

    这条新闻给出的答案是“媒体自律、政府的严格规管,再加上消费者甄别广告素养较高,是香港较少发生虚假广告纠纷的主要原因”。香港一些媒体始终信守:谨慎是广告部门的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广告,不管给多少广告费,只要媒体觉得无法判断是否真实的广告,媒体就会拒绝,绝不会因为收广告费而丢掉社会形象,失去公众信任。

    反观我们有些媒体,奉行的却是金钱第一的原则,不仅对一些无法判断是否真实的广告挥手放行,有时甚至对一些明知虚假的广告也不闻不问,甚至还帮广告主出谋划策,编造谎言共同欺骗管理部门,欺骗公众。在受到查处时,还以并不知情、无法核实为理由,千方百计推脱、搪塞。

    而且,香港政府部门严格管理、严肃执法也的确是虚假广告在香港难以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香港没有一条特别法例规管广告业,但相关规管并不少。有了这些规章、条例,仅仅只能说是有法可依,而真正发挥作用杜绝虚假广告的还是执法必严。在香港,无论是什么媒体,只要是发布了虚假广告,都会遭到严肃执法,就连香港亚洲电视台这样有影响的媒体,只因在一起广告中使用了虚假的“最”字,就受到“强烈劝谕”处分。

    由此观之,香港媒体这种自律意识的形成,除了媒体自身十分珍重自己声誉、诚信意识较强、不愿失信于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政府的监管非常有效,违法成本非常高。发布虚假广告对媒体来说,不仅会损害声誉,影响形象,丢掉诚信,失去受众,就是在经济上也得不偿失。

    香港这种管理广告的模式,应该对我们的广告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有许多的部门在管理广告,有许多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广告,但九龙治水天下大旱。原因在于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是有钱的事都争着管,有难的事都推着干。有的地方,管理成了创收,执法成了要钱。对于虚假广告的管理多是用经济的手段处罚,很少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管理。所以,虚假广告成了割了又长的韭菜。在这个管理模式下,媒体拒绝虚假广告的自律意识也就难以养成,而都是抱着一种只要有广告来我就发布,没逮到就该我走运,逮到了就出点钱打发的心态。这样,虚假广告怎么能不泛滥成灾呢?

    因此,要想杜绝虚假广告,不妨就学学香港。首先是管理部门不能唯利是图,唯钱执法,而要严格管理、严肃执法。其次,媒体也应该以社会效益为重,以公众形象为重,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虚假广告!(张沛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香港鲜见虚假广告

 

相关评论:

 

明目张胆假广告,监管难道烦不了?

打击虚假广告:处罚明星只是环节之一

别拿“夸张”当虚假广告的借口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