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不要把人民币贬值想得那么好

2011年11月11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种种迹象显示,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单边一路“小跑”升值的现象似乎已告一段落。微妙的人民币走势,是否预示着升值拐点已现?在业界热议人民币未来走势的各派观点中,最犀利的说法是:允许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到了。(11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日前表示,资金正在离开中国的迹象似乎表明,现在或许是中国允许人民币走弱的时候了。央行数据显示,9月国家外汇储备净额下降608亿美元,创有记录以来单月最大降幅。近期外汇储备继续下降,证明存在着应当引发人民币贬值的那种资本流出。

    在这位专家看来,在全球经济下行时应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让人民币贬值。这样带来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出口制造型的企业获得喘息机会,降低转型成本;二是可以打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基础,并最终过渡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三是能够在经济景气时留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在经济顺利转型之后,通过汇率将低效、压低资源要素的企业淘汰出市场。

    然而,这些说法令观察家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受到某些人士的嘲笑。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中国升值人民币,包括高盛和花旗在内的大银行也建议投资者押注人民币升值。中国一直保持人民币汇率位于一个严格的区间,预计人民币每年会升值约5%。在通货膨胀高企之际,政府方面有理由保持人民币坚挺,将进口价格控制在一定水平。

    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不愿屈从全球压力,让人民币升值,因为一旦升值,将刺激投机性资金流入。过去一年里,央行将人民币保持在逐渐升值的轨道上,并在过去一个月里阻止市场上的官方汇率下降,尽管其面临下行压力。

    自2010年6月中国不再让人民币盯住美元,人民币已累计升值7.7%,今年升值了3.9%。据估计,10年来,中国每年流入的资金中,大概有20%至40%是押注人民币升值(要么是稳步升值,要么是通过一种有节制的方式)的“热钱”。这些热钱的涌入,加大了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并造成了一些中国本已穷于应对的负面效果。

    由于知道中国面临来自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并担心国内不断加剧的通胀,一些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政府会让人民币稳步升值。不过,由于国际经济疲软,中国的出口已经受到冲击。从9月中旬直到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没有上升。因此,热钱大量出逃,由于人民币币值上升空间不大,而且美国的资产价格便宜,水往低处流,该出去的拦也拦不住。

    今年9月,黑石集团以14.6亿元人民币将上海一家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2008年黑石购入该物业的价格为10亿元人民币,在持有该物业的三年时间内,黑石集团将其出租率提高,甚至超过90%。形势如此大好,黑石没有赚得盆满钵满就撤资,似乎也进一步印证了人民币的走势。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大谈“人民币应贬值”,就让大家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觉:人民币最终应该贬值,而非升值;并以此为由,建议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其实,我们不要把人民币贬值想得那么好。人民币贬值的好处无非是促进出口,可是专家们想过没有,人民币如果贬值,不光外资,就是国内资本也会逃离中国,对经济能没有影响吗?

    况且,人民币贬值,还意味着输入型通胀,会加剧目前的通货膨胀,使中国出口到国外去的商品会更便宜。而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木材、粮食等资源性物资都是以美元结算的,换算成人民币就会更贵。上游物资涨价,必然波及整个产业链。

    除了今年10月份CPI为 5.5%外,相当长时间CPI均达到了6%以上,公众只是觉得物价越来越贵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很少有人会清清醒地感觉到人民币正在不断贬值。同时,即使有人认识到人民币在国内不断贬值,但他们也不会想到,未来不远的时间人民币汇率或许大幅贬值,估计到那时人民币贬值才能让公众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汪志强:人民币升值与否不需要看他人脸色

 

人民币升值 抑制通胀还是刺激泡沫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