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步步惊心”折射金融体系之殇

2011年10月08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众所周知,扩大内需并增加中小企业的活力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方之一。正如G20峰会的一句名言所说,如果能找到一把钥匙让全世界增加就业、解决贫困、走出金融危机,那么这把“金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各方在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例,对GDP的贡献等数据的认知上有所差异,但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扛鼎”作用已得到公认。可是,近些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谓“步步惊心”,即便国家出台了多个有关“支持中小企业”的文件,但“三荒两高”(人荒、电荒、钱荒,高成本、高税收)的现状仍然困扰着它们。

    最近一段时间,温州这个被冠以民间资本“风向标”的城市,聚焦了国人的眼球。自从今年4月份开始,有关温州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的报道就已见诸报端。至今,此态势正呈现出蔓延和扩散的迹象。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失踪”。而这些温州老板的资金来源都涉及到民间借贷,其金额从几千万到十几亿元不等。

    事实上,从人人炒股、人人炒房,如今已演化为人人放贷。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货币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无处投资的民间资本,还是不受制约的国企资金,抑或是手里有闲钱的当地公务员,它们都遵照逐利的本性参与到一场“高利贷”的狂欢之中。而全民放贷的风潮让温州产业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民间资金链问题的暴露已由一开始的个别企业债台高筑无力偿债,蔓延到多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当下,民间借贷乱象频出已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中小企业面临“人荒”是缺人,面临“电荒”是缺电,但面临“钱荒”,却不是缺钱这么简单。它折射出来是整个金融体系出现了问题:无法为中小企业“输血”。

    依照某些人惯性的思维,高利贷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游走在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边缘,应当予以坚决取缔。可是这些人恰恰忘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民间借贷,在舒缓中小企业“钱荒”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下央行紧缩银根的时候,这些“地下”的资金救活了很多中小企业。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指望雄踞世界500强企业前列的银行们“大发慈悲”,显然不现实;期望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进行融资,更加不切实际。面对有可能随时倒闭的现实,它们只能依赖高利贷饮鸩止渴的活着。当然仍然有希望:在政府出手应对“老板逃跑”等金融犯罪行为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考虑通过利率市场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

    我们有个“好”习惯,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后人去解决。但从短期来看,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确实已经到了“拖不起、绕不过、躲不开”的时候了。回到文章开头,很多国家已经找到了“金钥匙”。我们直接过“桥”就行,就不必“摸石头”了。从长远来看,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体系,透过公平竞争的手段,用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的金融服务,逐步取代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想必就是所有中小企业的梦想。(郭奉孝)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温州老板逃跑系资金链断裂 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