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咋成了食品安全的“原罪”?

2011年05月19日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至善若水

    三聚氰胺、牛肉膏、一滴香、染色馒头、化学火锅,细数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食品添加剂有关。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原罪”,然而我们真能把食品安全的所有问题都归罪于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本无罪,关键还是“人祸”。食品安全事件尘埃难落,拷问的正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底线。

    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而对于非法添加物,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早前已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滥用添加剂才是食品安全的“罪魁”,不能把所有问题归于食品添加剂。

    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目前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滥用。食品企业对滥用食品添加剂趋之若鹜,关键在于利益驱使。近年来,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产品终端价格无法提高,使得部分企业不惜采取“添加”来节省成本。在一些地区,很多违法添加物的原材料都是从化工厂流出来的,一些小作坊根据简单的化学原理做粗加工后就可以对外销售。这些事实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

    打击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行为,共筑食品安全防线,首先应当细化添加剂使用规范,不能让添加剂成为“糊涂账”。统计显示,化学物质数以万计,光是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就有2000多种。添加剂种类如此之多,细化分类就显得很重要。要完善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检测方法的出台。对于一些受困于技术难度的检测方法,应当加快技术攻关,尽快实现方便检测、低成本检测。    

    其次要加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道德培训。建立食品从业者“诚信档案”。加大曝光力度,让“道德缺失”的生产者付出高昂代价。

    三要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关键在于执行力。要对监管失职人员进行问责,加强警示效应。“道德血液”需要法律的支撑和维护。我国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偏低,造假收益大,只有加大惩戒力度和细化生产、销售标准,食品安全事件才能大大减少。

    对食品添加剂,我们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即将出台,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必将更加规范。对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要正确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科学、准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政府部门要更好地履行宣传告知和依法监管的责任,不断修订法律法规和食品添加剂目录,完善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建立科学迅捷的终端快速检测体系。只有树立道德大旗、弥合监管漏洞,才能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保卫百姓餐桌。(至善若水)

 

相关评论:

 

食品安全强调政府监管职责的意义何在?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