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2010年04月20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商务部18日在广交会上举行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报告并提出了中国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建设的数量、质量和评价指标。(4月19日《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我国GDP总量持续上升,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增加,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出口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GDP总量即将超日追美”的中国在享受这些“光环”荣耀的同时,却不断遭遇各国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出口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外资攫取,“中国不能只是成为贸易大国,而要成为贸易强国”已渐渐成为国人普遍的诉求。

    中国何时能成为贸易强国?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各有各的看法。从新闻中得知,商务部在首次发布的外贸构想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中国贸易强国”之路:未来我国第一个10年即到2020年的目标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通常来看,一个国家若想贴上“贸易强国”的标签,衡量的指标是经济总量规模、商品定价权、产品竞争力。

    目前,我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已经拥有了贸易强国大门的“敲门砖”。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是追求出口总额和速度的粗放模式,这种模式帮助我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更重要的是,随着发达国家不断意识到“全球化”为其带来了挑战多于机遇,“反全球化”的声音在这些国家也逐渐升温,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频频出现,今后我国外贸形势也将越来越严峻。

    商品定价权、产品竞争力更是我国的弱项。当下,不论是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玩具、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我国都没有掌握定价权。长期以来,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热衷薄利多销,乐于做“贴牌生产”赚取微利,扎堆某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为很多企业生存的理念;另一方面,大企业拥有大量资金,不去做产品创新,却痴迷炒房、炒股、炒“金融概念”。

    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只是贸易大国,离贸易强国的标准还差很多。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虽然“贸易强国”之路任重道远,但我们绝不能停下追寻的脚步!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