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扎堆儿”富豪榜说明了什么?

2010年04月03日 0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日前,《2010胡润财富报告》发布。内地千万富豪人数达87.5万人,比去年增长6.1%,亿万富豪达5.5万人,比去年增长7.8%。《报告》将内地千万富豪分为4种类型:商人、高收入人士(如跨国公司高层)、“炒房者”和“职业股民”。千万级富豪的平均年龄39岁,亿万富豪43岁。(4月1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围绕“富豪”的任何新闻总能吸引国人的眼球。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财富大幅缩水,中国则逆势快速增长,而这些膨胀中的中国富豪群体就更备受关注。

    毋庸置疑,我国社会能够产生出日益增多的千万富豪、亿万富豪,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更受惠于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拥有博弈市场创造财富的机会,个人付出艰辛的努力,通过创富实现人生价值,不仅使得社会总量财富积累不断扩大,而且也体现出现代中国人赶富、求富、先富的市场追求。

    按理说,这些被冠以“富豪”光环的成功人士必定要拥有高于常人的能力,并为事业发展付出百倍的努力,理应成为激励一代代年轻人不断上进的典范。但是,如今这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中国富豪,面对的不是国人送上的鲜花与掌声,而是不断的猜疑和指责。尤其当炒房者“扎堆儿”富豪榜时,更加刺痛了众多“蚁族”脆弱敏感的神经。

    一些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国内不断滋生的“仇富”心态。但是,一向崇尚勤劳致富的国人真具有“仇富”情结吗?恐怕不尽然。远有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的相继出现,追捧与赞扬之声响彻大街小巷;近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爆出有六七辆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认为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由此可见,国人真正敬重的是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富人,而仇视的却是靠掠夺财富发迹的寄生虫。

    虽然“勤劳致富”、“先奉献、后索取”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观,但随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种思想已渐渐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消弭。一些网友一方面指责炒房者获取不道德利润,另一方面更希望自己通过炒房变成千万富翁。在全国房价依然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有钱的人不断通过炒房获取暴利,没钱的人宁可借钱也要炒房,妄想实现“一夜暴富”。

    当炒房等投机活动渐渐成为中国富人致富的“路线图”时,在“全民炒房”的大众狂欢下,不仅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产业缺少资金支持、有创造力的高科技产业缺乏技术人才,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也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责任编辑:李鹏)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