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族立法经验浅析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理论前沿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专栏 > 正文
中经搜索

清朝民族立法经验浅析

2011年03月31日 07:19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张晋藩

三、民族立法的特定程序


    清朝统治者对于民族立法十分重视,在程序上多由主管民族事务的理藩院直接奏请,由皇帝亲自掌握。以《理藩院则例》纂修为例:

    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年间,由于统一准噶尔部以及土尔扈特部回归,整个厄鲁特蒙古编旗建制,原有的蒙古律例已近半过时。因此,理藩院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四月十八日奏称:“查臣院旧有满洲、蒙古、汉字则例一百九条,自乾隆五十四年校订后,迄今二十余载,所有钦奉谕旨及大臣等陆续条奏事件,俱未经纂入颁行……请将自乾隆五十四年以来,应行纂入案件增修纂入,永远遵行……理合恭折奏明请旨”[27]修纂。奉旨:“依议。”由此,正式开馆纂修《理藩院则例》。

    嘉庆二十年(1815)十月初七日,理藩院奏称:“将旧例二百九条逐一校阅。内有二十条系远年例案,近事不能援引,拟删。其余一百八十九条内,修改一百七十八条,修并二条外,并将阖院自顺治年以来,应遵照之稿案,译妥汉文,逐件复核,增纂五百二十六条。通共七百十三条。”并将翻译为满洲、蒙古文字。奉旨:“依议”。[28]

    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月二十七日理藩院奏请:“……翻写清书六十七卷,蒙古书六十七卷,刷印汉字样本六十七卷,共计二百零一卷,均已告成。”俟满文、蒙古文刊刻后颁发蒙古、新疆等处。

    道光朝《理藩院则例》仍进行多次纂修。道光二年(1823)十二月,理藩院奏请续纂《理藩院则例》。道光六年(1826)十一月初四日理藩院谨奏:“于现行则例内前项不妥各处,共修改二十一条。仍照前次进呈式样,将原例先列于前,次列续加修改新例于后,以清眉目。并于原例下逐加按语,以识删改缘由。其续加修改条例之首,并删改字句处所,均粘贴黄签,以便圣览。”[29]

    道光七年(1827)九月十一日理藩院谨奏:“有关蒙古、回部王、公等升降、袭替、户婚、田土、仓粮、军政、议处、议叙、刑名、罪罚以及呼图克图喇嘛等事宜,分别纂辑修改,详酌确定,恭缮黄册,于道光五年六月进呈。并因定例各条均已明备……统计新旧共得例一千四百五十四条,共分六十五门。”[30]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三月初五日,理藩院谨奏“蒙古则例应行修辑”,“其蒙古则例中,如例文不备、例意两歧、例语含溷、例句虚冒等处,一体妥为修辑。其有案可辑者,钦遵原奉上谕及臣工条奏原案纂辑;其无案可遵应行增纂者,拟比照六部则例,仍体察蒙古情形量为变通,缕晰条分,详酌确定。”“奉旨,依议。”[31]

    除理藩院奏请、奉旨立法外,皇帝还针对某些立法亲自拟定要点,指陈方略,供立法者遵照执行。例如在制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之前,乾隆帝亲自开列六款立法要点,要求福康安等“将所指各款,熟筹妥办,务期经久无弊”。“六款”如下:

    “一、……查藏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呼毕勒罕圆寂后,令拉穆吹忠作法降神,俟神附伊体,指明呼毕勒罕所在。乃拉穆吹忠往往受嘱,任意妄指,以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亲族姻娅递相传袭,总出一家,与蒙古世职无异……嗣后应令拉穆吹忠四人认真作法降神,指出实在根基呼毕勒罕若干,将生年月日各书签,贮金奔巴瓶内,令达赖喇嘛等会同驻藏大臣对众拈定,作为呼毕勒罕。不得仍前妄指,私相传袭。

    二、……嗣后商卓特巴、噶布伦等缺,应听驻藏大臣秉公拣选,其收支一切,亦令驻藏大臣综核。凡换班官兵及驻藏大臣公用,俱不得于商上侵挪。其商上出息,除养赡喇嘛番众,或有羡余,即为添补唐古忒兵丁养赡之用。

    三、派往驻藏办事之员多系中材谨饬。伊等前往居住,只图班满回京,于藏中诸事并不与闻,听达赖喇嘛等率意径行,是驻藏大臣竟成虚设。嗣后藏中诸事,责成驻藏大臣管理。遇有噶布伦、商卓特巴、第巴、戴绷等缺,秉公拣选奏补,不得仍前任听达赖喇嘛等专擅,致滋弊端。倘原设章京、笔帖式等员数不敷,酌量添设,以资差委。

    四、查系藏内边地,一一设立鄂博,毋许越界。驻藏大臣按季轮往稽查,并将各该处驻兵勤加操练。

    五、廓尔喀抢掠扎什伦布物件,倘送出时即稍有短绌,不必过于查究。仍将物件给还该喇嘛,不必入官。

    六、布达拉,扎什伦布两处商上改隶驻藏大臣综理,只须代为稽核,不可过于严切。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自用及公用各项仍听其便,无庸管束太过,以示体恤”。[32]

    据此,福康安等会同达赖、班禅方面人员,共同议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经乾隆帝批准,称为《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又称《钦定西藏章程》或《钦定章程》。[33]

    在清朝统治期间,并没有专门的立法机关,由民族事务最高管理机关理藩院纂修则例,一者熟悉该法的纂修演变过程,了然应删应补之处,再者更能体现妥善管理民族事务的要求。而由皇帝直接掌握理藩院立法的进程,不仅增强了立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且更及时反映了皇帝的意志与国家的政治倾向。除《理藩院则例》外,其他民族立法也多由皇帝指陈方略,亲自掌握,充分显示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于民族立法的重视。

    总括前述,清朝的民族立法是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效地调整了民族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内涵,其立法经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民族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满文老档?太祖[M]卷十一,天命四年七月初八日

    [2]满文老档?太祖[M]第三册,癸丑年十二月

    [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M]卷四

    [4]清太宗实录[M]卷十七

    [5]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M]序,第2页

    [6]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M]卷15

    [7]西域地理图说法[M]卷二,官职制度

    [8]清高宗实录[M]卷592,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上

    [9]钦定回疆则例[M]原奏理藩院嘉庆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奏

    [10]清高宗实录[M]卷二十二,乾隆元年七月

    [11]高宗纯皇帝实录[M](一)卷五十二,乾隆二年闰九月上丁卯

    [12]大清律例[M]卷三十七,条例“断狱下?断罪不当”

    [13]清高祖实录[M]卷七七三

    [14]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卷九九四,刑法?名例

    [15]清高宗实录[M]卷377,第7页

    [16]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7][18]清代藏事辑要[M]第179页第167页、第169页

    [19]清高宗实录[M]卷1423,第5页

    [20]清高宗实录[M]卷1333,第18页

    [2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1-62

    [22]清高宗实录[M]卷1417,第3页

    [23]卫藏通志[M]卷五

    [24]乾隆御制喇嘛说[M]《卫藏通志》卷首

    [25]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495

    [26][清]袁大化新疆图志[M]卷8,东方学会1923年铅印本

    [27]原修则例原奏[M](嘉庆十六年四月十八日)见《钦定理藩部则例》,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

    [28]原修则例原奏[M](嘉庆十六年四月十八日)见《钦定理藩部则例》,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

    [29]续修则例原奏[M](逆光六年十一月初四日)

    [30]续修则例原奏[M](道光七年九月十一日)

    [31]续修则例原奏[M](道光十三年三月初五日)

    [32]清史录藏族史料[M]之七,第3465-3466页

    [33]钦定章程[M]藏文原本地拉萨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内,译文见牙含章:《达喇喇嘛传》第62-71页

(责任编辑:李焱)

閸掑棔闊╅崚甯窗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涓浗缁忔祹缃戠増鏉冨強鍏嶈矗澹版槑锛�
1銆佸嚒鏈綉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缁忔祹缃戔€� 鎴栤€滄潵婧愶細缁忔祹鏃ユ姤-涓浗缁忔祹缃戔€濈殑鎵€鏈変綔鍝侊紝鐗堟潈鍧囧睘浜�
銆€ 涓浗缁忔祹缃戯紙鏈綉鍙︽湁澹版槑鐨勯櫎澶栵級锛涙湭缁忔湰缃戞巿鏉冿紝浠讳綍鍗曚綅鍙婁釜浜轰笉寰楄浆杞姐€佹憳缂栨垨浠ュ叾瀹�
銆€ 鏂瑰紡浣跨敤涓婅堪浣滃搧锛涘凡缁忎笌鏈綉绛剧讲鐩稿叧鎺堟潈浣跨敤鍗忚鐨勫崟浣嶅強涓汉锛屽簲娉ㄦ剰璇ョ瓑浣滃搧涓槸鍚︽湁
銆€ 鐩稿簲鐨勬巿鏉冧娇鐢ㄩ檺鍒跺0鏄庯紝涓嶅緱杩濆弽璇ョ瓑闄愬埗澹版槑锛屼笖鍦ㄦ巿鏉冭寖鍥村唴浣跨敤鏃跺簲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
銆€ 缁忔祹缃戔€濇垨鈥滄潵婧愶細缁忔祹鏃ユ姤-涓浗缁忔祹缃戔€濄€傝繚鍙嶅墠杩板0鏄庤€咃紝鏈綉灏嗚拷绌跺叾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
2銆佹湰缃戞墍鏈夌殑鍥剧墖浣滃搧涓紝鍗充娇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缁忔祹缃戔€濆強/鎴栨爣鏈夆€滀腑鍥界粡娴庣綉(www.ce.cn)鈥�
銆€ 姘村嵃锛屼絾骞朵笉浠h〃鏈綉瀵硅绛夊浘鐗囦綔鍝佷韩鏈夎鍙粬浜轰娇鐢ㄧ殑鏉冨埄锛涘凡缁忎笌鏈綉绛剧讲鐩稿叧鎺堟潈浣跨敤
銆€ 鍗忚鐨勫崟浣嶅強涓汉锛屼粎鏈夋潈鍦ㄦ巿鏉冭寖鍥村唴浣跨敤璇ョ瓑鍥剧墖涓槑纭敞鏄庘€滀腑鍥界粡娴庣綉璁拌€匵XX鎽勨€濇垨
銆€ 鈥滅粡娴庢棩鎶ョぞ-涓浗缁忔祹缃戣鑰匵XX鎽勨€濈殑鍥剧墖浣滃搧锛屽惁鍒欙紝涓€鍒囦笉鍒╁悗鏋滆嚜琛屾壙鎷呫€�
3銆佸嚒鏈綉娉ㄦ槑 鈥滄潵婧愶細XXX锛堥潪涓浗缁忔祹缃戯級鈥� 鐨勪綔鍝侊紝鍧囪浆杞借嚜鍏跺畠濯掍綋锛岃浆杞界洰鐨勫湪浜庝紶閫掓洿
銆€ 澶氫俊鎭紝骞朵笉浠h〃鏈綉璧炲悓鍏惰鐐瑰拰瀵瑰叾鐪熷疄鎬ц礋璐c€�
4銆佸鍥犱綔鍝佸唴瀹广€佺増鏉冨拰鍏跺畠闂闇€瑕佸悓鏈綉鑱旂郴鐨勶紝璇峰湪30鏃ュ唴杩涜銆�

鈥� 缃戠珯鎬绘満锛�010-81025111 鏈夊叧浣滃搧鐗堟潈浜嬪疁璇疯仈绯伙細010-81025135 閭锛�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