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A股更多是融资场所而非投资场所,其融资功能远远大于投资功能。这是A股投资者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核心问题。
2011年中国A股IPO融资额再次超过美国,高居全球之首。据路透社报道引用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中国上海、深圳和香港进行IPO(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总共筹资近730亿美元,几乎达到纽约证交所(NYSE)和纳斯达克(Nasdaq)两大市场IPO筹资总额的两倍。事实上,中国A股连续三年成为全球IPO筹资总额最高的国家。从国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A股融资情况,2011年以来,A股IPO家数达到了277家,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一家新公司发行,融资总额达7000亿之巨。再从10年周期看A股融资场所和功能情况,今年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增至2329家,总市值达到22万亿元,为10年前的4.5倍。目前沪深A股流通市值为16.7万亿元,为2001年的10.29倍。
认清中国A股的市场定位
A股自诞生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政府成立股市出发点在给国企解困,这个市场定位就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先天不足”。中国股市已走完了22年,所对应A股沪指也正处于2200点上下,刚好每年100点的基础。但融资场所和功能的制度一直没有得到修正和改变,在“先天不足”情况下,“后天失调”却继续在强势“推进”。最近几年融资反而有恶化趋势,这是导致A股近几年持续下跌的一个根本原因。
回顾中国股市22年的赢家和输家就知道这个事实。最大赢家是国企上市企业,其次是一级市场投资原始股和新股。所以,A股22年历史里熊市远多于牛市,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沦为输家就不应该奇怪了。
预判2012年A股的波动范围:1900点—2890点
低点的判断逻辑:这是基于A股目前的融资功能定位决定的。一旦A股沪指跌破2000点,其融资功能将大大丧失,这是政府和政策所无法接受的。所以,一旦股指跌破2000点政策利好便会连续出台。从技术上分析,2000点也是A股沪指的强支撑位。
至于市场上普遍悲观的1800、1600点预测,是没有明白决策层目前迫切需要股市承担更多的向实体企业提供融资发展经济的重担这个根本定位。
高点判断的支撑条件:这取决于多个因素变化,但并不复杂。首先,房价下跌和民间借贷“崩盘”,就决定市场资金流向会发生方向性变化。而民间借贷的利息明显回落是一个股市回暖明显的信号。而这点2012年应该是确定的事情。其次,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都将发生重要变化。后面逐一分析。
2012年A股的牛市基础年
一、通胀因素分析
这点往往被投资者忽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通胀无牛市”逻辑关系就是,通胀得不到控制调控就不敢松手,市场预期就难以改变。2012年CPI运行情况又将如何呢?预测是继续回落。依据是,其一,房价已出现历史性拐点,随着房价回落CPI也会跟随回落,因为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将导致价格水平全面回落;其二,经济下滑和信贷紧缩政策效应的滞后反应;其三,美元上升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因此,2012年随着通胀开始下行、政策和股市诸多拐点也都会出现。
二、资金面或流动性因素分析
这是与股市相关性更强的数据分析,以广义货币M2为例看,11月份为12.7%、10月份是12.9%,这已是十几年来最低的数据,今年央行的目标是16%。这说明货币增速上也到了历史低点。再从M2与M1增速的差值分析,年初两者之比为3.6而11月份两者差值已达到4.9,已连续11个月负值增大。从M1见底历史规律观察拐点已开始接近。从11月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看,并结合经济基本面及外汇占款数据分析,2012年连续下调存准率是确定无疑的。当2012年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出现时,可以认定货币紧缩周期结束,而市场预期也会得到改变。
三、资金流向因素分析
从这个角度分析更能清晰明白,这十年股市涨幅为零甚至负数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在最近十年来中国什么投资回报最高,答案无疑是房地产。这个判断无需数据支持或证明。唯一要解释的就是2007的牛市是怎么出现的?笔者的解释是,这是股市的一个插曲,而那波牛市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也说明了这仅是个插曲。2012年国内资金流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首先,房地产超级大牛市的历史性拐点在2011年出现了,这点尽管还有很多执迷不悟的多头,但2012年将会验证这个拐点。其次,2011年房地产出现滞涨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资金流向,那就是民间借贷。但从民间借贷流向看,资金主要还是流向房地产,这恰是房市牛尾巴的典型信号明。股市回暖的一个明显信号是,房价历史性拐点确认和民间借贷利息全面回落。
四、股市基本制度的建设因素分析
由于熊市里各方面都已把制度反思和重建放在了首位,可以相信,2012年将会是这个股市制度全面修改和建设的元年。这点将会是2012年是牛市基础年的另一个落脚点。
2012年A股不会是牛市,但会是牛市的基础年。
2012年中国的投资者不应该也不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耐心等待、关注和观察是投资者的最佳策略。但可以肯定下半年,当笔者的因素分析会逐一得到验证时,那时再考虑和选择入市的时机与投资标的。(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全球视野下的A股投资机会
A股只能用“中药”治
客观理性看待中国A股十年“零涨幅”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