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改革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改革

2010年10月09日 14:06   来源:人民网   唐双宁

  六、IMF改革之一:明确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定位

  “名正而言顺”,IMF首先要明确定位。综合来看,以汇率政策和短期贷款支持为手段,发挥其全球金融体系的政策协调、监管协调、行动协调职能应是IMF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1. 从“全球最后贷款人”到“全球央行”。IMF孜孜以求扩大“全球最终贷款人”的角色,但前提是要从个别国家的操纵中摆脱出来,实现其“独立性”。货币政策、货币发行权获取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在于此。客观地讲,目前的IMF尚难满足“全球央行”的基本要求,或许暂时成为全球央行间的协调平台和对话机制更为适合。

  2. IMF与金融稳定委员会:厘清主辅。在G7的框架下,全球稳定论坛(FSF)是全球金融体系协调监督的制度安排;随着G7过渡到G20,FSF也变身为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FSB着力于评估国际金融体系运作中的风险,促进各国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协调国际标准制订机构的工作,制订国际性危机的应急预案等,偏重于监管,更为宏观;而IMF着力于金融政策、汇率体制、贷款援助等,偏重于稳定货币体系,更为中观。从国际组织的协调层级看,形象地比喻,FSB“运筹于帷幄之中”,IMF则“策马于疆场之上”。

  3. IMF与美联储:谁主沉浮?IMF“欧美代言人”的标签屡屡受到批评,在改革定位时,实现“全球央行”的愿景必然与“美元本位制”下的美联储发生冲突。美联储一定意义上是“全球央行”,其货币政策和监管举措通过美元作用于全球市场。由于美联储只需对国内负责、无需对他国负责,国际社会对美联储没有约束力,世界性监管的共同需求得不到应有体现。这虽然未必是美联储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在美国“全球铸币权”作用下的必然。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正是美联储的失职,而致使众多国家遭受损失。美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能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和配置,美联储的“全球央行”地位至关重要,寄希望于美联储放弃既得利益如“与虎谋皮”,即便IMF有“全球央行”之“名”,美联储也会牢牢占据其“实”。美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是美联储行使“全球央行”职能的有力保障,IMF若能给予些许制衡,已算是改革的成果。

  4. IMF与巴塞尔委员会:重叠还是互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机构,由十大工业国的中央银行于1974年底共同成立。巴塞尔委员会本身不具有跨国监管的法定授权,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协议、监管标准与指导原则,实质是为了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减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代价,消弭世界各国监管差异。鉴于其影响力,各国基本都会采取立法或其他措施逐步实施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标准与指导原则。IMF一向支持巴塞尔委员会,通常将巴塞尔委员会确立的监管原则作为评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金融体系及其监管体制的参照,并通过IMF第四款协商过程促使成员国实施这些原则。IMF的实施推动与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则制订互动良好,应该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