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种意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9月13日 08:28   来源:西安日报   张小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西安而言,既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自身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的必然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强化四种意识:

  第一,强化科学发展意识。一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关系。事实上,经济结构不优、创新能力落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改革步伐不快,经济增长必然难以为继。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一句空话。二是要围绕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结合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眼长远、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提高起点、用好机遇,积极稳妥推进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使转变方式的各种工作与发展形势相适应,防止和克服一些短视行为,防止出现工作上的反复。三是要着力促进协调发展。要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确立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友好、生态改善等方面统一的发展理念,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共进的观念。四是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更加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围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经济做文章,努力在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

  第二,强化人才为要意识。人才、知识、技术是创新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西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高层次人才多,这是西安最可宝贵的城市资源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支撑和重要依托所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我市人才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相对缺乏,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保等工程技术类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市场运作规律的国际金融、证券、贸易等外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也比较缺乏。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评价奖励制度,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外籍专家来我市创业政策。进一步办好人才市场,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在继续实施科技奖励政策的同时,加大对党政部门管理人才和社科文化类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在政府采购中积极鼓励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第三,强化双重导向意识。正确的导向,才能引领正确的发展方向。要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政绩,在全体干部中形成“双导向”、强化“双责任”。即:发展总量上的导向和发展质量上的导向,或者说是发展速度上的导向和发展效益上的导向;强化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上的责任和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的责任。为此,要科学设置考评指标体系,除经济总量、速度外,经济结构、民生改善、环境资源情况都要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科学分配权重,防止和解决在总量考核上比重过大,在其他指标考核上比重过小的问题;既要考核发展结果,也要考核发展过程,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主观努力,把共性与个性、实绩与潜绩统一起来;要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城市建设发展根本的理念贯穿于考核始终,扩大社会评价、注重群众评议,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要把班子考核与个人考核结合起来,既看整体功能、又看个人贡献,使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不能“一考了之”,使之成为指导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参考,成为识别、配备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四,强化按规律办事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可以说是没有穷尽的。这就要求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形势、所处发展阶段和自身实际,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重点和对策,切实增强工作的规律性、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方式,规范程序,强化责任,在制定发展战略、出台重要政策、实施重要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时充分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快发展方式必然要求深化改革,要大力推动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创造环境条件去推动发展、引导发展,并以严格执法去保障发展。张小军

  (作者单位:市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