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8月21日,农历七月十七日,由云南民间资本集资兴建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市郊滇池出口螳螂川上动工建设,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建设水电站的历史。此后,从上世纪初小型的石龙坝电站,到本世纪初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工程,中国水电走过了光辉灿烂的100年历程,建成了大中小型水电站45000余座,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已雄踞世界第一。
辉煌的成就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冠全球。我国水电事业日新月异,成就斐然,令世人所瞩目。
查清了水力资源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燃料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分别于1955年、1958年和1977—1980年组织了三次全国水力资源的普查与核查,基本摸清了中国水力资源的状况。2000—2003年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全国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历时3年,查清了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和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2006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50多名科技人员第一次详实记录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水力资源情况。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为我国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水电开发规模不断迈向新台阶。2004年9月,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2010年达到2亿千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家。我们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水电装机容量比新中国成立50年时的总和翻了将近两番的超越,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也从改革开放前的技术可开发量不足10%提高到34%。
水电坝工技术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水电科技工作一直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引领,不断推进水电建设和科技进步。到目前为止,包括200米级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技术、高速水流的消能工技术创新等在内的重大关键技术得到全面突破。这些顶尖的坝工技术使我国的水电事业跃升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峰,为我国电力科技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水力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从1927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水轮机算起,中国水电设备工业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水电装备水平不断迈向新高度,通过三峡等工程“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实践,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了短短7年时间,进入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目前,我国已建单机容量5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32台,在建109台,在建已建总装机容量达9075万千瓦,已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推动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技术屡攀新高峰。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高坝、大库、大电站的建设促进了大电网和高电压的蓬勃发展,丰满电站220千伏、刘家峡电站330千伏、葛洲坝电站500千伏、公伯峡电站750千伏以及向家坝电站±800千伏直流等高压输电线路相继建成投产,推动我国电网建设技术不断提高,达到了世界交直流输电技术的领先水平。
水电开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我国水电建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00年来,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7299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了27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亿吨,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
成功的经验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100年来,几代中国水电人奋发有为,大胆创新,推动我国水电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著成就,总结中国水电的成功经验是留给世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是与时俱进,水电开发遵循了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方向。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变化中,水电始终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在保护生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从2000年至2009年短短10年间,水电装机容量由7935万千瓦增加到1.97亿千瓦。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思想指导下,水电发展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推进改革,水电开发呈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思路指引下,我国的水电体制改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启动,经过不断完善,如今,中国水电开发早已由单一形式走向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为水电开发注入了活力。
三是科学规划,促进了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优先发展大江大河水电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下游、黄河中游、湘西、怒江、东北、闽浙赣等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有序推进了我国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四是重视环保和移民,实现了水电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多年来,水电开发移民举措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移民方针由过去的安置性移民向开发性移民调整,实现移民工作“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同时将移民的开发性安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水电工作者不断强化提升环境保护的理念,努力做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真正达到水电开发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搞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迅速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包括石龙坝在内,我国吸收和学习西方的文明技术才开创了中国的水电事业。强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决不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六是大力推行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坝工技术进步和加速装备国产化进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坚决贯彻自主创新,我国的水电坝工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和建设施工装备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水电建设周期大大缩短,水电建设质量大幅提高。
形势与展望
2009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了“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水电是我国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资源,更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明确、技术最成熟、最清洁和最经济的能源,水电对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效果将愈加显现。
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以目前的1.85亿千瓦(常规水电)计算水电开发利用率也还只有34%左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根据最新规划,到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届时水电装机容量须达到3.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3亿千瓦,抽水蓄能5000万千瓦。我们只有下决心有序开发利用水电,才能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承诺,推进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资源供给已成为经济平稳、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站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新起点,需要广大水电工作者认清形势,既看到水电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也要充分认识当前水电发展面临的环保、移民等突出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把水电开发打造成为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和谐工程,造福人类社会,惠泽子孙后代。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电和谐维护社会和谐。二是贯彻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水电开发的生态工程。三是做好移民和稳定工作,构建水电开发的民生工程。四是加大水电舆论宣传力度,为水电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深入推进流域梯级开发与统一调度,实现水电开发综合效益。六是不断完善水电建设体制机制,促进水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