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
充分认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近年来,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应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做法和现象,突出表现为:有些地方仍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规模和增长速度,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严重;有些地方仍然偏重于经济发展,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城乡、地区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不合理;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一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其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行政体制与各方面体制密切相联,在整个体制中处于枢纽地位,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影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行政体制改革包括行政理念、行政机制、行政方式、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进一步转变行政理念,才能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进一步改革行政机制,才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组织结构,理顺权责关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才能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才能使行政行为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科学民主、便民高效,凝聚起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政绩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只有进一步加快推进行政领域改革,才能带动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从多方面构建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总之,我们应当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抓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政府应正确、全面履行职能,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方向,就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共危机管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更大力度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支持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
理顺行政层级体系和权责关系。合理、协调的行政层级体系是国家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科学、清晰地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与责任。中央政府要着眼于促进全国科学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和管理,制定好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搞好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力和执法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科学界定和明确省以下地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与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再次,在明确和减少行政层级上取得突破。近年来,中央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行政体制改革。不少地方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应及时总结经验、正确加以引导。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水平直接影响发展的成效。行政决策应更加注重科学性、有效性,增强公信力。当前,应着力制定科学的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完善社会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保证专家咨询的规范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决策中有论证、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评价、决策失误有追究的全程制约机制。
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行政绩效评价考核对于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应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民生改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综合竞争力等指标作为行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行政绩效考核,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政绩的重要标准;健全和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对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要切实追究行政责任。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这是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人员增强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应树立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手段,推行电子政务,优化管理流程。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把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服务手段实施间接管理;把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关注民生的社会管理;把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大力建设“阳光政府”,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监督政府。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应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行政运作和行政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把促进科学发展、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作为行政立法工作的根本标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坚决克服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使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自觉依法办事,确保推进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着力解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新问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将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不断涌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科学制定实现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这一总体目标,需要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按照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科学制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战略和长远规划,确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策略方法和战略步骤。要坚持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统一,既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抓住有利条件,把握有利时机,坚决果断地推进改革;又考虑推进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充分估计改革的难度和风险,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出改革措施。
正确处理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行政领域的改革代替其他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行政领域的改革又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的改革。要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谋划,使行政体制改革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相协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方面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局面。
提高政府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促进科学发展,要求大力提高政府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就需要在政府建设中进一步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科学制度,尊重和运用科学规律,把行政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理论。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有科学理论包括科学的行政学理论作指导。应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和行政文化,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一切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制度与经验,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行政学理论,以指导行政体制改革实践。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胡可璐)